银行存款利率难觅“一浮到顶”
摘 要: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出席两会记者会时表示,“今年如果能有一个机会,可能存款利率上限就放开了,这个概率应该说是非常高的。”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一旦存款利率市场化,各家银行可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自行浮动存款利率,简言之,上浮多少自己定。
争时盲目上调利率标准最终却无法偿付客户,甚至可能由此出现机构倒闭。
□调查多数银行未能“一浮到顶”
利率市场化箭在弦上,银行是否已经做好应对措施,在此刻显得十分关键。从2012年到2015年,中国央行三次提高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从2012年6月8日央行首次扩大存款利率上限至基准利率的1.1倍,到2014年11月22日央行第二次调高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基准利率的1.2倍,隔了两年零五个月的时间,而今年2月28日央行提高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基准利率1.3倍,距离上次调高只隔了三个月。
从这三次的情况来看,前两次,尽管国有大行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在数月之内,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有条件或者无条件地将长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虽然部分银行表示存款需要达到一定门槛才能享受最高利率,但是据京华时报记者从银行了解,这一门槛多在1万元人民币上下,基本能覆盖90%以上的储户。
最近的一次降息,情况显得有些不太一样。京华时报记者日前在西城区一些银行网点发现,往常的中小银行集体“一浮到顶”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重心向理财产品倾斜
京华时报记者在招商银行西城区一家网点看到,目前该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75%,较央行基准利率仅上浮了10%,听到记者以客户身份打听存款利率的问题时,该行客户经理表示,存款利率上浮程度确实有限,但是该行有很多具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相对较高,比存款要划算很多。
在渤海银行一家网点,记者也看到,渤海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了20%,为3%,但是其客户经理表示,该行有“添金宝”产品,类似“余额宝”,即便是活期存款也享受4%左右的利息,比较划算,建议记者选择此类产品,较存款更为合适,也更加灵活。
在建设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网点,也有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选择一些智能存款或类“余额宝”产品比普通的储蓄存款更划算,往常银行争相“一浮到顶”抢存款的局面不复存在。
即便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普遍被认为会“高息揽储”的城商行,此次也不是所有城商行都选择了将利率“一浮到顶”。记者在北京银行西单一家网点获悉,该支行各档期存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20%,在挂牌价基础上有所上浮,上浮之后,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
银行实现差异化定价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这一次提高到1.3倍以后,可以看出,我们的商业银行还是能够差异化地定价,出现了上浮区间不同的阵营。实际上通过这种差异化定价,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优化已经在形成。”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一些中小银行,例如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包商银行、南京银行等,在降息当晚宣布了将利率一浮到顶,但是随后京华时报记者在这些银行北京地区的网点看到,这些银行当中,又有部分银行包括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此后进行了利率的调整,将原来上浮30%的存款利率降至上浮20%,但包商银行、南京银行目前存款利率仍然较基准利率上浮30%。
□分析
银行调价更成熟
此前两次降息,银行也有利率调整,但是总体来看,都是“只见升,不见降”,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银行不仅调升利率,也开始调降利率。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这体现了利率市场化下,存款利率呈现经常性变化。降息后,银行根据资金需求和定价策略调整存款挂牌利率,今后或将成为常态。
而对于存款利率的差异化,董希淼指出,
- 今年存款利率有望全面放开(2015-03-14)
- 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概率高 互联网监管意见审批中(2015-03-13)
- 央行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 国有大行存款利率现分化(2015-03-03)
- 央行降息 齐鲁银行暖心如故——继续执行储蓄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惠民政策(2015-03-02)
- 济南6家银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可能随时调整(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