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揽储拉锯战升级 五大行利率最高上浮到顶
摘 要:银行业近期发布的今年一季报,最应景地反映了各家商业银行想要揽储的迫切。如民生银行的业绩报告显示,一季度吸收存款总额为2.45万亿元,比今年年初存款增加了0.06%,而去年这一数字是5.11%。
银行业近期发布的今年一季报,最应景地反映了各家商业银行想要揽储的迫切。如民生银行的业绩报告显示,一季度吸收存款总额为2.45万亿元,比今年年初存款增加了0.06%,而去年这一数字是5.11%。平安银行吸收存款总额较年初增长了2.95%,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增速高达13.6%。存款增速普遍出现大幅下降,这不禁让人产生联想:钱都被搬家去哪儿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受到股市持续火爆、互联网金融走俏、银行理财产品及保险类存款替代品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从去年开始就面临着资金分流的巨大压力。揽存,再次成为各大银行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为了吸引投资者资金回归,商业银行都铆足了劲争抢存款,将存款利率上浮至顶、发售较高收益净值型理财产品、推出理财产品可转让业务转型等就成为了制胜的“杀手锏”。
五大国有银行 存款利率最高上浮至顶
自从多家股份制银行陆续投入到“存款争夺战”后,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也终于按捺不住了,在近期“不淡定”地相应上调不同档期定存利率,有的甚至已经降低或者取消需要满足的存款门槛,部分期限最高上浮至基准的1.3倍。
之前,建行3个月、6个月和1年期定存利率最高可顶格上浮30%。不过,却有一前提条件,需要存款金额大于5万元(含)。最近,建行悄悄放宽了存款门槛要求,满足存款金额大于1万元(含),其3个月、6个月、1年期和3年期定存利率就可以上浮30%至顶。
农行在三四月份时设定了存款门槛,以1万元为临界点,达到1万元(含)以上的,3个月、6个月、1年期定存利率基准上浮30%。昨日,记者从农行某支行大堂经理那里了解到,该行在不久前已经取消了该存款金额门槛。
工行则将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期定存利率统一上浮30%,没有存款金额数的硬性规定。如果存款金额在100万元(含)以上,还可以向上级申请3年和5年期上浮置顶的存款利率。同样,交行也可申请3年期存款利率上浮至顶,要求存款金额满足10万元。不过,其他档期最高只能上浮20%。
中行各杭州营业网点也将央行公布基准利率的各档定存利率上浮30%,5年期除外,要求存款金额在5000元(含)以上。
理财产品节日效应重新开始显现
以往,一到法定小长假前夕,多家商业银行会扎堆打出“节日牌”,发售贺岁版理财、元宵专属理财等,预期收益率往往会比同类型产品高出一、两个百分点,主要为了提前锁定闲散资金。而今年,节日效应并未显现,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鲜有商业银行发售假日专属理财产品。
不过最近,记者发现,一些打着“母亲节专属理财”、“夜市专属理财”的产品重新开始在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中热推,破“6”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还是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争相购买。
渤海银行364天母亲节专属理财产品在5月7日早上9点发售,5万起步,预期年化收益率6.1%。该行理财经理透露,才上线发售半小时,产品份额就卖了1.3亿元,很多没买到的客户只能等待下期同类型产品。还有一款母亲节专享理财由南京银行发售,63天期限,10万起,预期年化收益5.95%,仅限柜面购买,发售当日同样被“秒杀”。
不仅如此,光大银行、兴业银行近期发售了多款“夜市专属理财”,方便了白天忙于上班没时间跑银行的投资者,到了晚上仍然可以通过网上银行限时购买。部分产品预期收益率还不赖,超过6%。
规模下滑引发理财业务转型
近日,普益财富和西南财大联合发布了一份理财市场报告显示,一季度共287家银行发行了21039款理财产
- 银行再掀揽储战:外资银行8%高利率博眼球(2015-01-22)
- 银行揽储手段升级 零存整取打出8%高息(2015-01-09)
- 银行年底揽储送米送油 称“存几万也行”(2014-11-18)
- 银行理财产品揽储功能趋淡 中低收益渐成主流(2014-10-29)
- 银行揽储瞄上压岁钱 互联网金融 “宝” 吸金明显(201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