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首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劲增84.7% 达人民币199.64亿元
摘 要:4月29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平安」或「集团」,股票代号:香港证券交易所 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 601318)公布其截至201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期间未经审核业绩。
4月29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平安」或「集团」,股票代号:香港证券交易所 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 601318)公布其截至201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期间未经审核业绩。
第一季度,平安的核心金融业务持续稳健增长,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进一步加速。得益于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及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6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幅达84.7%。截至2015年3月31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3,147.27亿元,总资产达约4.22万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8.7%及5.2%。
核心金融及互联网业务齐头并进 整体业绩稳步提升
平安继续秉持核心金融业务和互联网金融业务并进发展战略。核心金融业务中,保险业务稳健增长,品质保持领先;银行业务平稳增长,资产质量稳健;投资业务抓住市场机遇,积极推动业务转型。期内,中国平安经营业绩重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 寿险个险、电销增速突出
寿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同比增长14.4%至1,050.34亿元,其中盈利能力较强的个人寿险业务实现较快增长,规模保费同比增长幅度达16.5%,个人寿险新业务规模保费同比增长达50.9%。电销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期内实现规模保费增长42.5%至29.45亿元,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
• 产险业务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保持良好
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419.05亿元,同比增长20.7%%。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平安产险持续关注业务品质,盈利能力保持良好。
• 银行存贷款增速双双领先市场
平安银行存贷款业务协调发展,增速均领先市场。截至第一季度末,贷款总额11,241.68亿元,较年初增长9.7%;吸收存款15,784.37亿元,较年初增长3.0%;吸收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呈现良好增长,较年初增加511.33亿元,增幅22.5%。
• 互联网金融战略持续推进,保持高速增长
截至3月31日,平安互联网用户规模近1.59亿。陆金所、万里通、平安付、平安金融科技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公司用户总量达1.04亿,其中持有传统金融产品的用户数占38.9%。陆金所金融资产交易规模同比增长近18倍,其中P2P交易规模同比上涨近3倍,保持中国P2P市场第一的地位。
保险业务规模平稳增长 品质保持行业领先
平安寿险致力于内含价值及规模的持续、健康、稳定成长。今年第一季度,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同比增长14.4%至1,050.34亿元。个人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同比增长16.5%至931.89亿元,其中,新业务规模保费同比增长50.9%至308.36亿元;个人寿险业务代理人队伍持续扩大,代理人数量增至近70万。期内,电销业务亦保持高速增长,实现规模保费同比增长42.5%至29.45亿元,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平安产险坚持内涵式、精细化发展,期内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0.7%至419.05亿元。其中,来自于交叉销售、电话及网络销售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1%至182.97亿元;而车商渠道保费收入达81.04亿元,同比增长18.8%。同时,平安产险持续关注业务品质,业务盈利能力保持良好。
平安养老险各项业务保持健康增长,第一季度长期险和短期险的业务规模分别为19.93亿元和41.12亿元,市场份额均居行业前列。截至第一季度末,企业年金受托和投资管理资产规模分别为1,055.61亿元和1,152.58亿元,其他委托管理资产166.43亿元,继续保持同业前列。
银行业务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资产质量可控
第一季度,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1.4%至56.29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3.87亿元,同比增长68.0%。成本收入比33.38%,同比下降4.27个百分点,较2014年度下降
- 中国平安荣登《福布斯》全球2000强第32位 名列中国保险企业第一(2015-05-11)
- 中国大中城市企业员工福利指数66.5,处在基础水平(2015-05-05)
- 中国平安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5-05-05)
- 中国平安首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劲增84.7% 达人民币199.64亿元(2015-04-30)
- 中国平安将整合关联业务 打造“普惠金融”业务集群(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