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丢失,谁需问责?
摘 要:储户将钱存入银行,双方就形成了委托保管的合同关系。如果储户的存款通过系统漏洞被冒领,除非储户参与其中,否则银行要承担部分责任
操作中“不走形”。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快速发展,便利的用户体验背后却隐藏着新的技术风险。银行个人客户资金账户被盗、信息泄露等案件正在暴露出信息科技风险的“冰山一角”。
记者从监管层获悉,2014年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承压,发生三级以上信息科技突发事件31起,虽比2013年有所下降,但也首次出现了停机37个小时的特大突发事件。
据监管层内部人士介绍,导致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的主要原因为“信息科技外包”,尤其是“非驻场集中式外包模式”,大量中小银行由于资金、技术、人员有限,大多采用此种模式。银行自己省去了建设、维护系统成本,把主要的信息科技活动都交给外包服务商进行打包,信息内容集中度很高,风险也高度集中。更严重的问题是,同一家外包服务商往往对接多家金融机构,在云计算、大数据的条件下,原本高度集中的风险可能传导范围更大、速度更快,甚至演化成系统性风险。
上述人士表示,接下来监管层将探索建立中小商业银行灾备资源共享机制,同时加大对客户数据保护、电子银行安全、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外包风险等重点领域的现场检查力度。
相关新闻
- 警惕存款丢失利益陷阱(2015-05-19)
- 市民公共场合蹭个网 卡里丢了6万多(2015-03-19)
- 储户13万元通过网银被转走 银行回应称没有过错(2013-10-11)
- 杭州:9505万元存款被“盗”凸显监管漏洞(2015-05-19)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