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水盯住特殊人群故弄玄虚:太极水卖到12元
摘 要:自5月24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正式开始实施至今已两个月有余,市面上的概念水消失了吗?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饮用包装水企业有恃无恐,继续打出各种明显违规的宣传口号,市面上各种“概念水”仍在火爆销售。饮用水行业如何才能告别混乱走向规范呢?
严管?——终结“概念水”需要严格执法
在我国饮用水领域,国标、地标、企标……标准繁多一直饱受诟病,也成为市场混乱的又一原因。整合前,饮用水国标就有生活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瓶(桶)装饮用水、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等四个;地标更是“山头林立”,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也有天然净水、天然山泉水等多个标准。
此次公布的国标,整合了瓶(桶)装饮用水和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两个卫生标准,目前天然矿泉水的国家标准也在修订中。“这标准当时是以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的,但名称上没有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字样,在整合时决定还是要作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因此正在修订。”翟鹏贵表示,这一标准中微生物等指标都已与国际接轨。
专家认为,新国标出台后需严格执行,同时也应对众多的地方标准进一步梳理整合,对山泉水、天然水等是否可继续使用予以明确。广西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秘书长许强此前就曾对表示,希望保留山泉水的标签,他认为如果将纯净水、天然矿泉水之外的水种统一归为其他饮用水,会导致广西山泉水品牌价值弱化,因此申请保留。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不少“功能水”,大多是通过暗示吸引消费者,有无科学依据尚难判定。一些产品如果使用了医学用语,或用食字号冒充健字号,宣传保健功效的话,还可能涉嫌违反相关规定。对于那些不在名称中出现,但在宣传中暗示、明示消费者的商家也需加强监管。
朱丹蓬说,严格而言,在包装物或网站链接上进行功效宣传,也是属于违反国标或相关规定的。但饮用水行业这两年仍处于比较混乱的洗牌期,相关部门如果抱有“民不告官不究”的心态,就可能存有不少漏网之鱼,因此需要出台相应细则、加强执法力度。
钟凯说,凡是能治病的“神水”都涉嫌虚假宣传,不会给人带来健康,只会花更多冤枉钱。遇到这样的情况,可拨打12320向卫生监督部门举报,或拨打12331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