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银行也不安全?网银的正确打开方式
摘 要:钱存在银行也不安全了,哪怕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宇宙行也会被骗走?近日,工商银行被爆出银行卡新型诈骗全国上演,令不少市民对于网银使用非常担心———即便是此前强调安全第一的银行也出现因网银使用而出现资金被骗。
的还是要在知道网银及移动支付的过程中,我们的钱有可能怎么被偷走并找到对策。
工行总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被骗,客户密码等关键信息是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比较常见的包括向客户手机发送包含病毒链接的短信,客户点击短信后即被植入木马,造成信息泄露;有的则是通过钓鱼网站甚至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客户在其他网站的资料以“撞库”的方式猜测客户电子银行登录密码尝试登录。
提醒一:免费WIFI不要乱蹭
一家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相关技术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事实上,就目前银行的网银交易涉及流程,要骗取用户的钱,骗子必须获取用户银行卡号、登录密码、交易密码、手机号、验证码等关键性个人信息,所以网银使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妥善保管上述个人信息。
因此,骗子常常会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你的上述信息。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还包括向用户手机发送包含病毒链接的短信,在点击短信后即被植入木马,造成信息泄露;通过钓鱼网站套取客户的账户名和密码;而大家在公共场合登录一些不需密码验证的免费WIFI,并使用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也极容易造成个人信息被盗。
因此,专业人士对此的建议是,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对没有密码的W IFI谨慎使用。一旦察觉密码存在泄露可能,建议立即更改密码,不要存一时侥幸之心。
提醒二:银行密码设置有技巧
除了上述方式,就如上述工行相关负责人提到的,还有骗子会通过钓鱼网站甚至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客户在其他网站的资料以“撞库”的方式猜测客户电子银行登录密码尝试登录。
这种情况,一般骗子会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用户在其他网站的注册资料、手机号等信息,利用部分客户将电子银行用户名、密码设置为与其他网站用户名、密码相同的习惯,以“撞库”的方式猜测客户电子银行登录密码尝试登录。且随着线上支付的兴起,部分非银行类的网站和手机A PP由于安全级别较低,对用户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在后台采取明文存储的方式。不法分子可以通过黑客手段非法获取这些网站的用户信息后,整理成商品化的数据库进行售卖。其他不法分子再使用这些数据库到各类金融机构的网站上进行尝试登录,检测账户密码是否匹配,进而实施诈骗犯罪。
对此,专家的建议是,用户应该为电子银行设置专门的、不同于其他如会员密码、电子邮箱密码的密码,避免直接使用与本人明显相关的信息,如姓名、生日、常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等作为密码。同时应将网银的查询、交易密码分开来设置,同时尽量做到每个银行都有独立的账号密码。
- 去年买啥都亏钱 百万安心存银行一年净赚七千(2014-01-10)
- 网银转账10万钱货两空 专家提醒网银转账需留证据(2015-08-13)
- 网银密码太好猜 6人信用卡被盗刷20万(2015-07-09)
- 央视曝光UC浏览器存安全漏洞 致多用户网银被盗(2015-07-07)
- 男子被骗230万 登陆对方网银输错密码救回(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