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犹紧"红包雨"不停 央行两周投放超过1万亿元
摘 要:在大额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投放操作之后,央行19日追加开展4100亿元MLF操作,20日又实施1500亿元6天期SLO操作。在不到两周时间里,投放资金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
证券最新报告指出,央行一系列表态基本排除了短期降准的可能性,因为央行已明确将用公开市场工具应对短期资金压力,用MLF等工具来提供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为什么央行不愿意降准?汇率的约束,供给端改革放首位降低了货币端放松的必要性,可能都是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20日有媒体引述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话称,这次央行明确了所提供的中期流动性的规模,安排6000亿元以上的资金予以支持,有替代降准作用的含义。
业内人士表示,降准容易让人联想起“大水漫灌”,在宏观政策更加关注去产能、去库存、降杠杆,以及资金外流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选用MLF一类的定向的或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的阻力小一些。如果这些工具能够及时缓和流动性紧张,则短期降准的可能性确实有所下降。
?资金饥渴依旧
从货币市场来看,一波包含逆回购、SLO、MLF的“红包雨”倾泻而下,20日早间流动性紧张依旧,央行再追加实施1500亿元SLO操作。事实上,近期央行不断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也恰恰说明流动性紧张局势在延续。
在前一日逾6000亿元资金投下后,20日早间,银行间回购市场流动性紧张依旧,回购利率全线走高。昨日质押式回购市场上,隔夜回购利率涨17bp至2.22%,7天回购利率涨1bp至2.61%,跨月的14天回购利率大涨49bp,跨春节21天品种涨36bp,1月、2月、3月期品种分别上涨29bp、27bp、32bp。
交易员表示,20日早间资金面就相当紧张,包括各大行在内的传统出资行供给寥寥,借钱机构头寸难平。短期融出持续萎缩,迫使机构转而寻求融入7天及以上资金,中长期限资金利率因而水涨船高。昨日从隔夜到1年期回购各期限品种均有成交,而质押式回购市场成交量较前一日再减少14%,印证供给端萎缩势头。在央行追加投放后,紧张势头略见舒缓,到下午4时候大部分机构已把头寸借平。
央行近日投放的资金总量并不少,在规模上甚至超过了一次普通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但依旧难解市场资金饥渴,原因何在?有交易员表示,首先,春节前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流动性缺口巨大,目前投放资金还不能完全填补缺口;其次,MLF走上前台,降低了降准概率,影响市场流动性预期。此前金融机构超储率不高,而资金面依旧安然无恙,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乐观的预期支持,在预期出现变化后,机构可能倾向多囤钱、少出资,容易加剧市场资金供求紧张关系;最后,MLF、PSL等不是普惠政策,一些机构得到央行的流动性支持后,可能不愿意再借给处在资金链下游的机构,从而造成流动性供求的结构性紧张。
分析人士指出,面对企业缴税、补缴存准、外汇占款净减少、春节前提现、机构高杠杆等多因素叠加,春节前资金需求较大,预计央行流动性投放将继续加码。从平抑中短期流动性波动的角度考虑,降准确非必须,但若既有举措仍不能及时缓和流动性紧张、平抑市场利率上涨,则降准可能不得不出。
- 资金面犹紧"红包雨"不停 央行两周投放超过1万亿元(2016-01-21)
- 央行重启28天期逆回购 短期降准降息几无可能(2016-01-20)
- 央行变相降息 3个月MLF利率下调75个基点(2016-01-20)
- 央行再放水700亿 单周净投放创11个月新高(2016-01-08)
- 央行1300亿逆回购创四个月新高(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