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互联网金融“理性回归”元年或已降临
摘 要:2013年被定义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以来,如今已是第三个年头。笔者认为互联网在经历了初步发展和野蛮增长后,会进入一个系统反思的阶段,2015年宏观和微观上爆发的各大事件会让整个行业和投资者开始回归理性
【摘要】2013年被定义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以来,如今已是第三个年头。笔者认为互联网在经历了初步发展和野蛮增长后,会进入一个系统反思的阶段,2015年宏观和微观上爆发的各大事件会让整个行业和投资者开始回归理性,互联网金融也将回归它的初衷,2016年或将是互联网金融“理性回归”的开始。
【P2P诸神的黄昏】

有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迅速兴起,参与主体不断增加,其中,2014年中国P2P网贷交易规模为2598亿元,同比增长175.1%;预计2015年中国P2P网贷交易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然而在表面的繁荣之下,P2P行业的实际氛围却是另一番景象。2014年全年才122家P2P跑路平台,而在2015年光6月一个月就完成了前年全年的数字。根据相关报道,跑路和停业,且注册资本金在5000万以上的问题平台都有112家之多。截止2015年10月底,累计问题平台达到1078家。随着行业本身的完善,和问题的出现,各地也纷纷出台了规范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政策,提高了对互联网金融的门槛和监管,这无疑给本身就身败名裂的P2P行业雪上加霜带来了新的政策风险。年末,行业巨头E租宝的倒掉,更是预示了被近年野蛮增长捧上神坛的行业神话,已经迎来了“诸神的黄昏”。P2P行业在经历了这一切以后,必定会在公众的视野中被拉下神坛,回到它本应所属的位置。当然互联网金融也只能在多元模式的互生生态平衡中,才能发挥可持续的积极的社会经济作用,并获得它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认同。
【再问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互联网可以用其强大的信息收集,追踪和处理能力来优化金融服务使其达到线下金融所难以达到的效率和合理的资源配置,并以此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收益,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2015年行业内发生的一切,已经证明了这种理论上的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推敲、摸索和论证。与此同时,行业必然会抛出一个在实践中被遗忘已久问题,“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获利最多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而且被证明只是最不稳定的那个维度。就像电商的发展不能直接提高商品的质量,假货还是大行其道。UBBER,滴滴打车并不能改善城市的拥堵,互联网也不能改变金融的固有本质,更不可能颠覆金融的本质,并进一步消解风险和收益之间的矛盾。他的最大价值和前者一样,是给相关的利益主体带来了多元的选择,同时缩短了时间和空间带给我们的阻碍。说得更简单,互联网+,不能改变所加主题的本质,却能让相关主体和它的本质之间的互动更加自由。虽然浮躁的“互联网+金融”泡沫已在破灭之际,但市场上也不乏对此有着清醒认识的企业和创业者。
【市场的启示:“直连银行”模式开启互联网理性回归元年的序章?】

笔者了解到,就在E租宝事件沸沸扬扬的十二月,公众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将至冰点的同时,一个同样以金融为主题的APP却在温州试点运营时,创造了64天7.05亿成交额的奇迹。该产品名为“马上理财”,由上海马上飞扬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运营,已获阿里巴巴A轮融资。平台通过与各大银行的深度合作,引入信息整合、认证理财经理线上咨询、线下预约等方式,解决传统银行理财业务中信息冗杂、沟通渠道匮乏、手续繁琐等问题,让用户获得安全与便捷相得益彰的理财服务,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化营销服务解决方案。马上理财所提供的“直连银行”模式,不是从产品出发,而是从互联网平台特性出发,讲求更加透明的信息,更加便捷的操作和社交模式引入到互
- 银谷互联网金融平台靠什么应对“资产配置荒”(2015-12-29)
- 银谷式互联网金融创新,助力“双创”发展(2015-12-18)
- 面朝蓝海,春暖花开:中国互联网金融领袖论坛即将召开(2015-12-17)
- 互联网金融资金存管要求下发,蓝鲸金融与中信银行战略合作(2015-12-08)
- 互联网金融3.0时代,阿凸阿引领创新潮(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