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全产品战略渐变进行中-借力“中国智造”力挺白电业务
摘 要:作为三星电子全年最大战略出口,一年一度的三星论坛吸引全球科技界的目光。基于三星电子的成长速度,同行唯三星战略马首是瞻,希望借此窥得见整个科技行业未来的走势。
比产品转变,这对高端产品具体优势的三星来说是机会。
白电挑大梁
三星白电在中国市场主打高端市场,实际上三四线市场的消费能力逐步提升,对外资品牌的认可度也不断提高。对整体外资品牌而言,渠道下沉和对应的产品扩容是最大的挑战。
一直以来,中国白电市场竞争难有看点。家电产业观察家梁振鹏认为,中国白电市场拼的就是价格,背后体现的是各竞争主体的借规模化采购和生产能力。此外就是渠道建设。这也是外资企业对中国白电市场兴趣不佳的原因。
不过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除三星外,夏普、松下等日系白电企业采用二进宫的方式杀回白电市场。梁振鹏认为,智能化是白电企业转型和竞争升级的契机。横向产业链条比较完备的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会比较明显。
2015年年中《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发布,意味着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正式落地。《规划》中提出中国制造业亟须进行产业升级向智能制造阶段迈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能家居和白电产业关联度最高。对企业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升级。有数据显示,我国使用智能家居产品的家庭数量仍远远小于欧美国家的水平,智能家电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广阔。
各大企业都希望借此契机,进行产业升级。除了本土企业,外资企业也嗅到了这个机会。
不过,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智能家居概念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此外,掣肘整个智能产业发展的是,各品牌厂商智能系统无法互联互通。据了解,目前三星使用的自主研发的Tizen系统,美的、海尔则分别推自己的M-smart和U+系统,如何打破行业内智能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
谢辉认为:发展智能产业心态要开放,大多数企业还是希望能打通各个品牌之间的“隔离带”,进行互联互通,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智能产业的发展。目前有一些品牌较为封闭,主要考虑安全问题,各家企业的通信协议之间软件包之间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互联互通,需要行业机构来进行推动。
以内变应外变
三星电子既有的业务单元并不单一,但不少板块处于蛰伏和冬眠状态,需要激发活力,释放潜能,并根据全球目标市场进行针对性战略布局,才能真正实现全产业链发力。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通讯展上,三星手机业务开始以集团军形象作战,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也成为盈利重点。
“从通讯展和三星论坛释放的信号来看,三星秉承‘两变一不变’的战略”。不变的是电视业务的大政方针,改变的是对于手机和白电业务的态度,这实际上是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
风险指的是企业对某一盈利板块的依赖程度,一般而言,某一业务盈利能力超过五成,成为支柱产业,企业的风险就明显增加。单一业务盈利能力受宏观经济、竞品价格等因素影响极大。
目前中国制造手机品牌的扩张野心旺盛,力图以狂轰滥炸的广告攻势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价格优势改写手机市场版图。“苹果、三星手机的优势一是品牌溢价能力,二是产品稳定性。不过面对不断逼宫的中国品牌,三星若能巩固其他业务单位的优势,对提升整个集团的抗风险能力会更有帮助。”北京高盛吉狮文化传播公司首席顾问马俊颖认为。
实际上,三星的调整从去年三季度就略现端倪。2015第三季度报显示三星上游业务板块超过手机业务盈利。当时此盈利结构获得业内认可,并敦促三星尽快加大上游及其家电业务的投资比例。家电分析师刘步尘认为,在全球市场,近年来三星白电超越伊莱克斯、西门子等企业跻身第一阵营,中国市场尽管有美的、海尔等
- 专访三星显示器营销部高层:技术创新迎合市场需求(2016-03-18)
- 购显示器必须“火眼金睛”?产品品质是关键(2016-03-18)
- 三星刘迎谈空气净化器:产品的高附加值比低价重要(2016-03-18)
- 三星 S7 京东预约破600万,开创16年高价位段手机预约量纪录(2016-03-18)
- 三星生活家电:智能家电将专注高附加值产品(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