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神州滴滴三角恋,为何遮遮掩掩?
摘 要:这几天,阿里30亿元投资神州专车的消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阿里含糊其词,滴滴隔空喊话,神州专车欲言又止,当事三方的微妙态度,让圈外人疑惑重重。
张小峰
这几天,阿里30亿元投资神州专车的消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阿里含糊其词,滴滴隔空喊话,神州专车欲言又止,当事三方的微妙态度,让圈外人疑惑重重。昨天下午,获得阿里投资、与其关系紧密的钛媒体,援引一位接近交易人士的消息,再次证实传闻属实,且交易已基本完成。和此前传出的版本一致,阿里投资30亿元,占神州专车10%左右的股份。

这再次引起公众的讨论,既然神州专车新的股东名册已流出,阿里巴巴为何还要否认?既然股东名册上有神州专车董事长陆正耀的签字,为何不予置评?虽然滴滴有点受伤,但事已至此、木已成舟,为何如此着急上火?
一位投资界的业内人士分析,阿里巴巴态度暧昧,可能是投资滴滴时,签署过排他协议。从声明的措词,就可以看出端倪。阿里巴巴先声称,在出行领域没有新的投资计划,马上又改口说,在出行领域没有“深度投资计划”。一词之差,让自已有了足够的腾挪空间。阿里巴巴投资30亿占神州专车10%的股份,也可以从字面上解释,不是“深度投资”。阿里巴巴如此声明,仅仅是权宜之计,不愿和滴滴撕破脸皮而已。
既然阿里巴巴不愿意和滴滴撕破脸,为何又要舍近求远转投神州专车呢?上述投资界人士认为,主要是阿里在滴滴项目上的话语权比腾讯弱,让腾讯压过一头。且不说阿里扶植的快的团队早已被清理出局,现在就连公司名字都在去阿里化,改为“滴滴出行”。如果还不相信,你打开滴滴APP看一看,里面内置的是腾讯地图,而不是阿里的高德地图。虽然程维是阿里旧部,但在腾讯和阿里之间,他似乎一直偏向腾讯,这才是阿里巴巴恼火的原因吧。
作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两大寡头,阿里与腾讯在各大领域均暗中较劲、互不示弱。在社交领域,腾讯有微信阿里有微博;在电商领域,阿里有天猫,腾讯投资了京东;在支付领域,腾讯有微信支付阿里有支付宝......。财大气粗的阿里巴巴,怎会甘心情愿做个木偶投资方呢?
此前已有先例。当初,阿里投资了美团,腾讯投资了大众点评。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腾讯在“新美大”更有话语权。阿里高层就多次公开表示,“退出新美大只是时间问题”,将花更多的精力打造旗下的口碑网。和目前在滴滴项目上的情形类似。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原因。前两天,滴滴董事长程维公开说,补贴还要持续下去,也就意味着亏损还要继续,上市也遥遥无期,喊话投资人要有耐心。滴滴补贴不能停吗?确实不能,一停订单量下降,故事更不好讲。业内估算,2015年滴滴亏损在120到160亿元之间。如果阿里巴巴占股10%,一年就要亏损10多亿元。资金也是有成本的,投出去的钱就要有回报,哪个投资者会对一个既没有话语权,又没有赢利预期的项目,始终有耐心呢?
从财务角度看,转投神州也比增持滴滴更划算。就按上述最低额度估算,如果滴滴2015年亏损120亿元,其年亏损额度也已创下中国互联网历史最高纪录了吧?就这样,估值却高达200亿美金。阿里增持1%就要花2亿美金,而转投神州专车,只要花30亿元人民币,就能占到10%的股份。罗兰贝格的数据还显示,2015年滴滴在专车市场的份额是46%,神州专车接近40%,双方市场份额的差距并不大。而滴滴花大力气烧钱的非专车市场(快车、顺风车),仍将面临巨大的政策风险,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在滴滴项目上拿不到的东西,神州专车都能给。股东名册流传出来之前,我们就可以看到三大合作内容。打开神州专车APP,你可以看到,内置高德地图,这是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
- 阿里投资30亿的传闻 或许只是神州专车的烟雾弹(2016-03-28)
- 神州落袋阿里?滴滴急了(2016-03-25)
- 与淘宝区隔 阿里闲鱼欲借社区崛起(2016-03-25)
- 阿里打击刷单遭遇司法困境 刷手叫嚣一月挣300万(2016-03-18)
- 阿里吃货节背后的逻辑重塑农产品质量标准(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