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中国经济一季报的五个问号 经济增速缘何好于预期

http://www.e23.cn2016-04-20经济日报

    摘  要: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数据发布以后,本报第一时间推出了一系列报道,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和报道。

:1月份出口负增长6.6%,2月份继续深跌至20.6%,而3月份出口迅速大反转,飙升至正增长18.7%。

  3月出口的“撑竿跳”,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综合海关总署、商务部及部分专家的分析判断,我们认为,同比基数偏低、政策环境利好、外部需求改善等,是导致出口增速大反弹的主要原因,外贸在回稳向好的同时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从基数效应看,今年春节在2月上旬,企业从2月下旬就逐步恢复了生产活动;而去年春节是在2月中下旬,许多企业到了3月上旬才陆续开工,由此导致去年3月出口负增长14.4%的较低基数。今年前3月出口同比逐月回稳,分别为下降4.2%、下降0.8%和增长0.9%。

  政策环境利好,是出口有所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宏观上看,去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从中观上看,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进出口环节收费进一步清理和规范等,为我国外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从微观上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一段时间里,上述政策红利还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外部需求向好,带动了中国出口的改善。美欧制造业回暖带动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这从3月份美国制造业PMI进口分项回升,欧元区、澳大利亚制造业PMI数值的反弹中有所体现。未来,更趋完善的多边、双边经贸合作布局,将为我国外贸拓展更多商机。

  3月出口的回暖,是否意味着外贸重返上升通道?对此,有观点认为,出口及通胀、汇率等主要指标均出现向好趋势,再结合投资、财政等宏观数据来看,二季度经济有望出现真正的复苏。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当前的出口增长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未来外贸走势仍有待观察。

  单月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外贸出口的实际。整体来看,一季度出口同比仅为负增长9.6%,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我国外贸进出口仍处于爬坡转型的关键期。从出口走势来看,短期不宜太乐观,中期不宜太悲观。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打赢外贸调结构、转方式这场硬仗。

  居民收入是否跑“输”GDP

  居民收入是国民财富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从数值上认为居民收入跑“输”了GDP的理解,既不准确,也不全面

  本报产经新闻部记者 林火灿: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为6.5%,而GDP增速为6.7%。单纯从数值上看,居民收入跑“输”了GDP。不过,这样的理解既不十分准确,也不全面。

  首先,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仅比GDP增速慢0.2个百分点,二者的增长态势基本上是协调的。而更严格来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描述的是人均概念,而GDP增速描述的是GDP总量增长幅度,如果综合城镇化率等指标测算,一季度人均GDP增速大概在6.3%左右,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是高于人均GDP增速的。

  其次,从增速本身来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的增速,在全球范围内同样是较高的水平。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居民收入增速很少能达到6%以上。6.7%的GDP增速,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新兴经济体相比,都属于比较高的水平,其创造的GDP增量达到9851亿元,这也意味着GDP中能用于居民收入分配的财富比过去更多,蛋糕更大。

  再次,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明显快于GDP增速。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一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