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在线旅游猫腻多 五一出行小心这些“坑”

http://www.e23.cn2016-04-28人民网

    摘  要:网络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互联网紧密联系,连出门旅行都在互联网化。但伴随选择网络购票、网络报团的消费者增多,产生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据消费者网在线投诉平台统计,2015年全年共接到在线旅游投诉316件

提高鉴别意识。面对“秒杀”、“特价”等低价诱惑,先问清限制使用条件,看清合同已包含内容和需自理项目,不能将价格作为唯一选择标准。如发现旅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网站的承诺不符,要将各项证据保留,回来后将此作为向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投诉依据。

  产品免费多为噱头

  今年年初,一则“免费领取迪士尼乐园门票”的消息在网上疯传,后经证实为谣言。“门票免费领”、“旅游纪念品免费拿”、“酒店免费住”……朋友圈时不时就会有各种免费旅游产品的消息出来,引来大家围观转发。市民谢小姐曾对媒体爆料称,她以前很喜欢在网上搜索免费住酒店、免费景区门票的微信转发活动,但至今没有中到过奖,而且参加的活动中有一半是虚假消息。她发现,这些虚假旅游产品特卖、免费消息多数是为了吸粉。

  消费提示:为了回顾游客,的确有一些景区会组织免费赢门票或门票特卖等优惠活动,但这类消息基本都是在其官网或官方公众号上发布,或者是和正规的在线旅游网、媒体官网合作。对于商业机构发布的此类消息,消费者应提高鉴别意识。

  预售产品兑现难

  “旅行超划算,出境游2折起”,“预付定金199元带你嗨翻十一”等类似的旅游预售产品广告如今充斥在各大在线旅游服务平台网站上。

  据报道,上海市民赵女士提前3个月在“去啊”平台购买了一款售价为5999元的“9天7晚美国游”的旅行产品。没想到就在她忙着办签证、看攻略时,旅行社临阵变卦,告知无法成行。接近假期,其他的旅游产品价格纷纷上涨,赵女士的旅行计划只能泡汤。

  消费提示:这种“期货”式的旅游产品以优惠的价格和灵活出行时间切中消费者心理需求,但由于时间跨度长,行程计划可能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引发包括虚假广告宣传、转团拼团、预付款拒退等消费风险。对此,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优惠政策,看清支付时限,了解服务方对不成团等问题的处理方案,避免白忙一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