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奢侈品牌与中国电商“相爱相杀”

http://www.e23.cn2016-05-27中国经济网

    摘  要:国际奢侈品牌对中国电商可谓“爱恨交加”:一方面众多国际奢侈品牌为开拓中国市场而放下身段“下嫁”中国电商,另一方面却又因假货问题对中国电商巨头予以“抵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二者关系如此尴尬?这段看似并非门当户对的“婚姻”又该如何经营?

  国际奢侈品牌对中国电商可谓“爱恨交加”:一方面众多国际奢侈品牌为开拓中国市场而放下身段“下嫁”中国电商,另一方面却又因假货问题对中国电商巨头予以“抵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二者关系如此尴尬?这段看似并非门当户对的“婚姻”又该如何经营?

  近几年,为开发高端消费者增长迅速的中国市场,众多国际奢侈品牌纷纷转战电商。然而,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近日宣布加入国际反假联盟,多家国际奢侈品牌却以退出等方式予以抵制,世界反假联盟最终暂停了阿里巴巴的会员资格。

  业内人士指出,国际奢侈品牌之所以对中国电商平台“爱恨交加”,是因为奢侈品牌转战电商多是市场低迷背景下的无奈之举,且奢侈品牌一直饱受电商假货的困扰。两者要实现更为顺畅的合作,不但需要合作模式的创新,还需要一系列政策的保驾护航。

  人前“秀恩爱”人后“下绊子”

  近几年,为开发前景广阔的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国际奢侈品牌开始放下身段,转战电商。今年3月底,天猫联手魅力惠进军奢侈品市场,销售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芬迪(Fendi)等几十个高端品牌的产品。与此同时,瑞士手表品牌沙夫豪森IWC万国表也开始在社交工具微信上销售产品。

  实际上,最早涉及电商和新媒体并从中获利的奢侈品牌是来自英国的博柏利(Burberry)。博柏利于2014年4月成功入驻中国电商旗下的网上商城,成为首家在中国B2C网店上开业的顶级奢侈品牌。同时,博柏利一直将中国视为战略要地,同时也正加大与中国多家知名电商在美容香氛市场上的合作。

  继博柏利之后,更多的奢侈品牌先后选择了第三方电商平台。甚至连曾经非常排斥网络销售的法国奢侈品牌香奈尔近期也宣布,预计将于2016年9月或年底推出全球性电商网络。

  根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去年对1万多名中国内地消费者的调查,45%的受访者表示其奢侈品大多为网购。他们表示,对于单价在4200元人民币以下的奢侈品,他们可以放心在网上支付,这个数字比上年翻了一番多。

  然而,国际奢侈品牌又对中国电商有着“复杂”的感情。今年4月13日,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宣布加入国际反假联盟。此举引发了众多国际奢侈品牌的抵制,先是美国轻奢品牌迈克·科尔斯(Michael Kors)退出国际反假联盟,以示抗议。紧接着,奢侈品牌古驰(Gucci)也以退出联盟的方式予以抵制。

  随后,国际反假联盟收到一封匿名电子邮件,邮件要求该联盟取消阿里巴巴成为组织成员的资格,并称若不取消,将会有大量成员退出该组织。

  5月14日,阿里巴巴宣布加入国际反假联盟仅一个月,该组织宣布暂停阿里巴巴的会员资格,理由是“全球品牌对于阿里巴巴的打假承诺表示担忧”。

  无奈结合遭遇信任危机

  “奢侈品牌转战电商并非主动选择,而多是无奈之举。”艾媒咨询首席执行官(CEO)张毅指出,奢侈品牌转战电商就意味着变相降低身价,利用PC端或手机端吸引消费者,线下门店提供服务和体验。合理的转变以及线上诱人的价格,更有助于激发中产阶级消费者的购买欲。

然而,这一无奈之举却饱受争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奢侈品的“奢侈”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的历史、设计以及工艺等附加值上,更多的在于购物过程中的体验和享受。奢侈品牌们开始调整全球市场策略,纷纷转战电商,但这可能因电商无法带来门店具有“奢侈感”的购物体验而流失掉一批高消费能力、更加需要享受到“奢侈感”的顾客。不论电商如何蓬勃发展,实体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