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津贴如何不是“画上的饼”
摘 要:进入6月,不少地区迎来夏季高温期,高温津贴也进入发放时间。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明确了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就在这个月15号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中,也明确将高温津贴的落实发放情况,列入了检查范围。补贴发放该遵循怎样的标准?如何让高温津贴不再沦为“一纸空文”?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不仅如此,公司还要求员工无论加班与否,只要一到下班时间就不许开空调。黄小姐说:“那我们这个办公室比较密闭,也很热,根本就受不了。”
在三明从事户外作业的小张说,在潜意识里,他就认为高温津贴属于公司的额外福利,发与不发全凭公司自己说了算。小张说:“现在的企业用工,一般都是讲工资、五险一金,具体的什么(高温)补贴等等的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反正看企业吧。”
记者了解到,进入夏季,很多穿梭在城市角落的快递员、搬运工、农民工等劳动者即将在热浪里坚守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线。然而,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特殊,用工单位一般会采取计件工资,干多少拿多少,或者计算天数按月支付工资,很少有人能拿到高温津贴。
许师傅在淮安的某建筑工地上负责安装窗户,他说,能把工资领到就知足了,不会去想高温补贴的事。许师傅说:“像我们都是跟负责工地的三包方签的协议,工资拿到了我们就满意了,高温费这样那样我们就不想了,哪里还能给你什么高温补贴啊(那你们有没有跟老板提过呢?)提过也没有用处,就不如不提。”
连云港市民谢女士先后在两家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经常外出。她告诉记者,在他们单位,很少有人有勇气为了一点津贴去跟单位撕破脸。即使经过维权最终拿到了这笔高温津贴,但在单位领导眼中就成了“刺头”。
谢女士说:“工作两年多了,就没有领到过“高温补贴”。也有同事会说,像这种情况可以去反映什么的。但是我就想了,我要反映这个问题,万一弄得领导不开心,不高兴,弄得我下面工资可能都到不了位什么的,我还是会存在这样的疑虑。”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有部分施工单位采取发放清凉饮料的方式给工人避暑降温。某项目工程监理李刚说:“公司这头直接给冰镇的矿泉水,到高温的时候我们自己买绿豆给工人去熬。(咱们一般什么时候给工人发这些呢?)高温到咱们走道都感觉热的时候。”
记者注意到,高温补贴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多集中在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这些企业人员流动速度快,工人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在不少工人的观念中,凡是津贴都属于单位福利,发与不发全凭单位说的算。很少有人能鼓起勇气为了一点津贴与所在单位撕破脸。工人王师傅说:“不敢,真不敢。俺们打工的,怎么和人要求啊。”
而不少企业主却认为,高温津贴发不发、发多少,应该由企业自行决定。淮安市市民赵先生自己经营着一家生煎店,在他看来,这种“一刀切”式的发放方式反而容易引发矛盾。
赵先生说:“像我们店里工种有很多,在炉子旁边烤生煎的这些师傅他们就很辛苦,特别是在夏天,炉子旁边温度特别特别高,你像在炉子旁边的生煎师傅就很辛苦,他们这些人就应该拿高温补贴,但是如果发了他们,其他的一些工种人会有一些不愿意的情绪在里面,我觉得这个高温补贴其实不一定当做补贴,可以当做一种奖励,反而这样的话(员工)在工作中更有动力一点吧。”
跟陈先生有同样想法的私营业主还有很多。苏州吴江市民刘先生开了一间小厂,雇佣了十几名员工做汽车零部件加工。他向记者坦言,他知道建筑工人、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露天环卫工人等有“单位”的人会发放高温费,而他只是做点小本生意,给员工发放点防暑降温的物品即可。
刘先生说:“大经济环境比较差,所以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比较差,我们从节约成本的方面考虑。第二个,不交的话也不是违法,也不是逃税、漏税,也没有部门过来明确要求我们交
- 至少28省份明确高温津贴标准 你的津贴拿到了吗?(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