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 多维度为市场主体"充电"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共召开11次。《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政策面对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行了多维度部署。在具体举措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部署减税降费、网络提速降费等被多次提及,着眼于各类市场主体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以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码,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更有动能和底气;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对激发数字经济相关企业活力具有积极意义。
减税政策加码
助制造业企业创新动能升高
今年以来,国常会多次部署进一步减税降费工作,尤其是今年1月1日起,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这是今年结构性减税中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根据权威预测,本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将新增减税800亿元,并于今年10月份即可达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码,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将更有动能和底气。
安永大中华区税务服务主管合伙人陈翰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将制造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这个税前双倍扣除研发费用的比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相同税制中也算比较高的。同时在新政策下,企业无须等到年度汇算而是在季度预缴申报时即可以自行选择享受双倍扣除,极大优化了企业的现金流。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企业所得税的一种税基式优惠方式,是对企业通过科技研发实现创新发展的鼓励式税收政策,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扶持。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0年,受益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研发支出预计同比增长13.1%,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33万户企业购进高技术设备和高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5.8%。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已经实行数年,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效果非常好。今年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意味着企业投入100万元的研发费用,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0万元,不仅优惠幅度加大,还显示了政策着力于鼓励市场主体积极科技创新。”宋向清说。
四川罗城牛肉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罗城牛肉”)现已发展成为集肉牛养殖、屠宰、深加工、渠道销售、连锁经营和技术开发为一体的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据介绍,罗城牛肉2019年仅“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一项优惠就减免税额达10余万元。2020年该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资金约170万元,同比增长90%以上,预计将减免税额逾19万元。2021年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后,在同等研发投入的情况下,预计该公司能享受减免税额逾25万元。
“我们是从事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的制造业企业,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这一政策让我们更有动力和底气搞研发创新。2019年我们通过‘零添加剂’技术延长货架期,让罗城牛肉销往了更多的城市,今年我们也会继续用技术创‘新味’,用技术换‘新衣’,让全国人民品尝到四川好味道。”罗城牛肉公司法人代表苏荣聪说。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仅大大降低研发主导型企业所得税税收支出,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提振企业研发决心和信心。而且从政策上解除研发企业投入的后顾之忧,不论研发成败与否,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都可申请,且手续简便,这无疑给企业研发吃了一颗定心丸。”宋向清说。
陈翰麟表示,中国持续大力鼓励研发和创新,对于整个经济实力的提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相信持续强力的政策鼓励,将为中国进一步实现制造强国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助益。
根据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的公告,企业预缴申报当年第三季度(按季预缴)或9月份(按月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可以自行选择就当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办理方式。
宋向清表示,改革后企业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手续简单,提高办事效率,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投入。企业在年度纳税申报及享受优惠事项前无须再履行备案手续、也无须再报送备案资料,原备案资料全部作为留存备查资料保留在企业即可。这种极富人性化的政策设计体现了国家支持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兴企的新理念。
部署“网络提速降费” 意在支持企业降成本
为了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今年“网络提速降费”多次被提出。4月7日召开的国常会,部署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更多惠企利民等事项。会议指出,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进一步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提升网络和服务质量。
此外,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明确,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据了解,《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5年部署“网络提速降费”。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这一指标已超额完成,据今年3月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公告,截至2020年12月底,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较2019年底分别下降31.7%和18.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正进入通信终端设备逐步扩容的时代,降低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不仅仅是减少中小企业通信成本,实现减负,也是为了培养新的5G应用场景,当前5G基站已经具备一定的覆盖规模,但总体上5G发展缺少新应用的支撑,接入互联网的终端还不够多。所以降低资费,甚至于改变资费模式,是发展新业态的好方式。”
那么“网络提速降费”,对于数字经济相关企业有何意义呢?《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元素征信责任有限公司是一家大数据征信服务公司,对信息终端需求量较大,需要接入上百个信息终端。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公司每个月宽带费用约为7万元,对应一年就是80万元左右的费用,此次‘宽带和专线平均降费10%’的举措,相当于每年为本公司减去8万元的宽带专线费用,节省出来的资金可以用于研发等,这对进一步激发公司活力具有积极意义。”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企业宽带和专线资费比居民同类费用略高,这对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可能构成负担。而中小企业是创新和用工的主力,特别是很多科技初创公司研发和经营严重依赖网络数据。虽然我国企业宽带费用已经有所下降,但为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和新动能成长,有必要继续降费,让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比较有利的地位。
盘和林表示,通信费用降低能够显著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尤其是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宽带使用量越大,越容易受益。
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更有信心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注意到,今年以来召开的11次国常会中,“深化‘放管服’改革”这一举措被至少5次提及,成为国常会“最关注”之一。
例如,1月4日召开的国常会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力度,放出活力,管出公平公正,服出效率。1月20日召开的国常会要求,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社保缴费业务流程,扩大“非接触式”服务范围,7月底前实现企业缴社保费基本能网上办理,年底前实现个人缴费基本能“掌上办理”。3月15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出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等具体措施。3月31日召开的国常会围绕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稳就业保民生,确定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举措。一是改善就业环境;二是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三是支持扩大内需;四是优化民生服务供给;五是进一步推进公正监管。4月14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尤其要完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这一基础性制度。
“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次被提及,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长期和全面改革的决心。”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首先,对于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用服务替代监管将提升企业创新积极性,改善该领域的市场运行,加强竞争性。其次,“放管服”改革是建立市场化、推行法治化运行的成熟规则的必由之路,只有建立恒久的合理规则,市场运行的可持续性才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4日召开的国常会中还提到,推广“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等创新举措,催生更多新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则运行。那么,中小微企业对此类便利经营的改革举措感受如何?《证券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盒马鲜生是浦东新区“一业一证”超市业态的第一个试点,较早享受到了“一业一证”的改革创新红利。该公司政府事务负责人陈雯君告诉记者:“浦东新区刚开始推行试点时,我们正好有两家门店计划开业,所以当时很想参与到第一批试点中去。改革前开一家便利店需要办5张证件,办证周期长。试点后,公司在‘一网通办’平台上的‘一业一证’专窗进行网上申请,到企业服务中心提交材料,一周左右就拿到了‘行业综合许可证’。当时,这张证还吸引了其他公司办证人员的‘围观’”。
江苏省南通市的王涌(化名)是“证照联办”这项惠企举措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此前他计划自主创业开办一家餐饮公司,若按照以往的证照办理流程,他需要先办理营业执照再办理经营许可证等,不仅要分头跑,一些资料还得重复递交,中间花费很长时间。“后来我到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市场准入处窗口咨询时才得知,现在只需跑一个窗口,填一张表格,一次性就可以实现证照一手拿。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创业者的信心,未来期待更多惠企政策出台。”王涌说。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范世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的重要改革举措。自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以来,各地紧锣密鼓地制定地方性法规性质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而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之一,“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等创新举措,均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从行政管理和服务角度极大减少市场主体经营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举措。
谈及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陶金建议,可从两方面进行改革,以推动企业效率和技术水平的长期提升。一是加强放权的决心和加快放权的速度,以负面清单的思路来确认监管范围,用具体的数字和时间节点来明确政策改革深化的进度。二是加强对竞争中性原则的政策细化和落地,落实竞争中性原则,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放宽行业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竞争中性原则下持续调动劳动力、资本、技术创新等在企业中的积极性。
在范世乾看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这需要构建多渠道融资方式,如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继续积极引进外资、深入支持金融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