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 IPO募资超370亿元
专精特新“小巨人”(以下简称“小巨人”)茁壮成长,离不开资本“活水”灌溉。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年内有62家“小巨人”公司登陆A股,合计IPO募资378.3亿元。从板块来看,35家在科创板上市,IPO募资合计占比64.6%。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年内62家“小巨人”上市,表明科创板和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来,资本市场对科创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板块主要分布在科创板,也体现出“小巨人”的行业属性。“小巨人”申报条件产业导向方面要求属于《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或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
按证监会行业分类统计,上述62家“小巨人”上市公司分布于18个行业,其中家数排名前四的行业分别为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上述行业公司数量合计33家,占比53.2%,IPO募资额合计为224.3亿元,占比59.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62家“小巨人”上市公司多数属于制造业,且集中于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领域。在我国产业领域里,如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电子制造业,“小巨人”主要分布在上游,行业聚集效应明显。
按板块来看,上述62家“小巨人”公司中,有35家在科创板上市,IPO募资244.5亿元,占比64.6%;20家在创业板上市,IPO募资额90.3亿元,占比23.9%;7家在主板上市,IPO募资43.5亿元,占比11.5%。
从市值来看,截至9月1日收盘,62家“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证监会算法)达到4963.6亿元,平均市值80亿元。其中,市值在100亿元以内的公司有51家,占比82%;市值在100亿元-200亿元的有5家,占比8%;市值在200亿元以上的有6家,占比10%。
按地区来看,62家“小巨人”上市公司分布在16个省市。其中,江苏省10家、安徽省和山东省各有7家、广东省6家、浙江省5家、上海市和湖南省各有4家,上述7个省市共有43家公司入选,占比69.4%。
从企业性质来看,62家“小巨人”上市公司中有53家为民营企业,占比85.5%,IPO募资金额为326.1亿元,占比86.2%。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大批民营企业“小巨人”上市,有助于其持续做优做强。此外,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我国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已有一系列相应政策和培育计划出台。预计未来在政策助力下,“小巨人”企业IPO将进一步扩容。
盘和林认为,资本市场以融资催动行业发展,为“小巨人”企业持续投入研发提供最有力支持。资本市场有助于完善企业治理体系,让企业发展更加正规化,强化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也能增加“小巨人”企业的知名度。除了能够提升销售,还能通过资本市场的传播效应聚集更多的产业资本合作,让更多的战略投资者为“小巨人”企业提供技术等多方面战略支持。
“资本市场发力支持‘小巨人’,就是要培育和助力更优秀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能够上市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未来成长为‘隐形冠军’企业。”陈梦洁建议,未来,资本市场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巨人”企业可以给予不同助力,如对已经上市的“小巨人”企业,可以通过定增解决再融资需求;对于尚未上市的中小企业,可以继续做优做强,通过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