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接连失信 保险巨无霸不再保险
摘 要:80万页中国人寿客户资料可以随意在网上查询?据媒体报道,在中国人寿合作方成都众宜康健科技有限公司所属的“众宜风险管理网”上,不需要提供任何验证,就能查用户的姓名、证件号码,还能查询到登录密码。数据库中公开的中国人寿保单多达近80万页。由此引发了一场保险业信息泄露风暴。
80万页中国人寿客户资料可以随意在网上查询?据媒体报道,在中国人寿合作方成都众宜康健科技有限公司所属的“众宜风险管理网”上,不需要提供任何验证,就能查用户的姓名、证件号码,还能查询到登录密码。数据库中公开的中国人寿保单多达近80万页。由此引发了一场保险业信息泄露风暴。
中国人寿辩解苍白
对于“80万份保单信息泄露”一事中国人寿承认属实,并称是由于“众宜风险管理网”系统升级失误造成资料外泄。但却极力否认其网站、核心业务数据与“众宜风险管理网”存在互动通道。
“众宜风险管理网”主要业务是提供救援,其主要客户是购买各类意外险客户,该网站与中国人寿是“合作关系”。而据媒体报道,网站中泄露的多位投保人大多数都在成都购买过飞机意外险。购买意外险之后,客户资料就上了与其有“合作关系”的网站上,中国人寿的辩解没有什么说服力。
“代签门”之后又出“骗保门”
事实上这也不是中国人寿第一次置客户利益于不顾了。此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就曝光“保险涉嫌销售误导、储户银行存款被骗买保险”的新闻,作为基层业务员最多的中国人寿就成为投诉重灾区,多地消费者投诉中国人寿在银行网点的销售;而据北京保监局抽检结果显示,中国人寿销售误导保单已超过七成。
此次大规模泄露客户信息,是继2010年“代签门”之后,中国人寿再一次面临信誉危机。2010年,一些中国人寿基层业务员在销售保险时大肆违规代签,迫使投保人将中国人寿告上法庭,中国人寿的声誉大受影响。
作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拥有70多万基层业务员,这样一个保险巨无霸却接连出现信誉问题,如何让消费者感到“保险”?
相关链接
系统升级尚且是技术原因,而若是有意将个人信息当做重要商业资料进行转让的,随着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逐步结合,与个人金融服务类有关的数据泄露,造成的后果让人不敢想象。 <详细>
中国人寿1月份保费收入468亿元,同比下滑4.68%。若考虑春节基数因素,则实际表现更差。看起来中国人寿正在为其“不保险”付出代价。 保险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首月保险业实现寿险保费收入1254亿元,同比减少2.47%,近七年来首次“开门不红”。<详细>
到了2012年底,她终于可以领钱了,于是高兴地去保险公司,到了公司,工作人员的说法却让她傻眼了。“工作人员核对完保单后说,‘保单打错了,每年不是领3000元,而是领1000元,这是当时工作人员的失误。’”吕女士说,母亲听完工作人员的说法直接气得不行了,差点犯了心脏病。 <详细>
2月26日凌晨,凯迪社区网友“perfectwld1”发布帖子,称“今天进入中国人寿去注册一张汽车救援卡,顺手在搜索中输入名字,查出同名同姓或者相近的一串人。”该网友在帖子中发布了查询结果的截图,上面显示,内容包括投保人、被保人姓名、性别、证件号码、证件类型、出生日期和手机号码,并且还有关于险种名称、投保单号等详细资料。 <详细>
- 中国人寿接连失信 保险巨无霸不再保险(2013-03-01)
- 承诺3000元只给1000 中国人寿称失误打错保单(2013-02-28)
- 中国人寿近80万保单信息疑泄露 涉事网站暂关闭(2013-02-28)
- 中国人寿“骗卖”频现 监管不敌银保利益链(2013-02-01)
- 车主遭遇车祸离奇死亡 中国人寿称是猝死拒赔(201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