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黄金需求依然旺 牛市尚未结束

http://www.e23.cn2013-05-06证券日报

    摘  要:我们应当利用每次金价跌落,尤其是大幅暴跌的有利时机,在国际市场上持续购进实物黄金。将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实物黄金占比,逐步提高到二成以上,至少要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以分散风险。

如美联储、德国央行、IMF和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并未出现明显波动。

  由此可见,未来全球黄金需求依然旺盛,进而成为支撑金价,刷新历史高点的坚实基础。实际上,因为前期黄金价格急剧下挫,大量抄底资金开始显露身影,引发对于黄金的强劲购买。据有关资料(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数据),4月中旬的一周时间内,黄金净多头头寸增加9.5亿美元,达到565亿美元。近期中国内地与香港市场上一些客户买金如买白菜,自金价下跌以来10天内,内地投资人鲸吞了实物黄金300吨,约占全球黄金年产量的10%。亚洲市场甚至出现“金荒。所有这些,一方面证明了黄金旺盛需求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巨量流动性充斥市场,显示了公众对于未来严重通货膨胀形势的普遍担忧。在这个最大的战略格局之下,黄金牛市岂能结束?

  提高外汇储备中

  实物黄金占比

  一个国家合理的外汇储备构成,应当包括现金、债券、黄金等多个方面,以分散风险。目前来看,中国外汇储备中,其他国家债券比重过高,而实物黄金储备太少,不过1000多吨,与4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实在不成比例,与美联储75%左右的占比更是相差悬殊。因此,我们应当利用每次金价跌落,尤其是大幅暴跌的有利时机,在国际市场上持续购进实物黄金。要通过5年、10年、20年的时间,将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实物黄金占比,逐步提高到二成以上,至少要达到全球平均水平。

  提高中国黄金储备数量,还要借助民间力量。一方面,国家层面加大国际市场黄金购买与进口力度,消化过量现金外汇;另一方面,将所购买的黄金,部分出售给城乡居民,同时回收人民币外汇占款,亦可以减轻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虽然在国际市场购进储备黄金,也有一定风险,主要是价格继续跌落风险与利息损失风险,但与之比较,持有其他国家债券(包括现金)的风险要高得多。这种风险首先是债务违约风险。一些国家入不敷出,无钱还本付息,势必债务违约。如何避免其债务违约,就必须借给他更多的钱,用新债偿还旧债,致使债务总量越来越多。其结果还是一样:你借出的钱可能永远无法得到完全偿还。其次是账面减记风险。一些国家借了太多的钱,超出了国民收入,没有钱还本付息,最后只好与债权人协商减少账面债额,债权人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再次是含金量贬值风险。还有一些国家借了太多的钱,超出了国民收入,但可以印刷货币还本付息。比如美国、日本、欧元区等。虽然债权人不会遭遇债务违约,但由于货币贬值,实际上所偿还的“真金白银”却是急剧减少。譬如目前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所能购买的实物黄金数量,只有10年前的几分之一。最后是无法大量兑现风险。存钱太多,本身就是巨大风险。譬如中国3.4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根本不可能大量入市购买现货商品,因为市场上远没有那么多的商品,能够满足那么多的货币购买力。只要中国三分之一的外汇储备出笼,就足以将目前国际市场所有大宗商品及贵金属买光,将其价格推高1倍到数倍。同样,我们持有的各国债券也无法大量减持兑现。否则,将会出现该债券急剧贬值的局面,到头来账面损失惨重,而债务国却可以轻松还债。所以说,中国目前数万亿元的外汇储备,由于数量过于庞大,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笔永远不能动用、甚至不能大部分动用或兑现的账面财富,虽然其账面数字还在不断增多。

由此可见,在未来严重通货膨胀以及债务危机麻烦不断的情况下,中国外汇储备中的过量现金与债券,其风险比实物黄金要大许多。毕竟无论金价短期内如何暴跌,总归还会有价值存在,而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