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对外开放之力助推股市市场化进程
摘 要:近段时间以来,A股或将纳入与MSCI相关国际指数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尽管这仍处在早期阶段,还有关键的外汇管制问题需要解决。事实上,中国加入WTO已经12年,但股市的对外开放仍处于中前期阶段。
印度股市的对外开放也可分为三个阶段:1992年9月,印度政府允许外国机构投资者自由投资股市一、二级市场;1995年11月,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外国机构投资者指引》予以资格规范。投资者在扣除10%资本增值税、20%股利股息所得税后可以自由汇出,无需审批;印度政府于2012年1月2日宣布,从1月15日起允许海外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股市。需要指出的是,印度政府对外资进入的行业有一定限制,如规定外国机构投资者在银行板块的投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74%,如超过51%则视为外资银行(事实上,这也是逐步放开的)。
从印度股市的表现看,第一阶段开放后,SENSEX从1993年3月的2084点开始进入牛市,至1994年9月4617点见顶,18个月涨了121.5%。印度股市的大牛市出现在2004年5月后,指数自4227点开始起步(技术上也可从2001年9月的2594点开始),一路狂牛,大涨至2008年1月的21206点,44个月间累计涨幅高达4.01倍。第三阶段由于时间不长,但大盘自2011年底的15454点上升至目前,涨幅约为30%。截至2012年底,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总市值约合1.24万亿美元,外国机构投资者在印度股市投资额约占2%。当然,如考虑外资通过“参与凭证”等衍生品,则外资实际占印度股市市值的8%左右。
尽管印度股市也采用了分阶段模式,但其通过不同行业的股票规定外资持股上限的做法值得肯定,在开放的同时保护了民族工业和重要行业(如银行),印度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金融制度,尤其是通过税收政策来控制外资大进大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资大肆炒作。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监管严厉,对外资涉嫌操纵印度股市予以严惩(如瑞银曾被处罚)。尽管SEBI不是政府机构而是法人团体,但自1988年成立以来,其监管地位十分稳固。如单纯以技术角度看,印度经济增长速度略低于中国,但印度股市的牛市持续多年,其牛长熊短的格局令人羡慕。
借力助推市场化进程
中国股市对外开放遵循的仍是渐进式模式,以路径看是借鉴台湾模式。但是,以开放效果看,还是印度最好。尽管台湾、韩国、印度的股市开放历程分别有10-20年,但中国的QFII制度已经10年。尽管中国股市可能比这3家股市更为复杂,但资本市场的本质是一样的。时不我待,只有加快开放,股市反过来才能真正为经济服务。
今天的中国股市其实并不在乎外资那点钱,更需要的是信心。犹如当年四大行引进外资一样,我们确实也需要通过外力来加快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因此,目前最需要的是外资进来成为撬动牛市的支点。当然,外资的狼性很足,其撤退后也会留下一地鸡毛,但那也总比目前的一潭死水要好。另外,不必为外资最近连续流出中国基金而担忧。资金的逐利性在本质上决定其必须流向最能创造价值的领域。目前美国道指仍在牛市中,日本牛市启动时间不长,在此情况下,与其说外资做空中国,不如说外资“耐不住寂寞”。资金的急功近利是不分中外的。总之,怕不是办法,如果到了“股市不开放就死路一条”之时再开放就会失去更多。
当然,在外资全面进入之前,我们有必要完善制度,避免外资操控股市。笔者建议,第一,适当保留对机构投资者的资格审查制度,但应考虑向中小国际投资者(如500万美元以下)全面放开市场准入,可以考虑建立黑名单制度,但不必再遵循“先机构、后个人”的多步走。第二,应通过税收制度而非外汇管制来控制外资的大进大出,更关键的是建立外资投资者在不同行业的合计持股上限。第三,审慎放开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做空机制及衍生品交易(套期保值除外)。(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 蔡红标)
- 小盘股释放大能量 创业板演绎别样牛市(2013-05-10)
- 近7成中国投资者预期A股今年将上涨(2013-05-08)
- A股呈现震荡走高态势 布局中线等待风险释放(2013-05-07)
- 巴菲特一句“有信心” 比亚迪A股创新高(2013-05-07)
- 如何改变A股熊冠全球局面(201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