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A股成投资天堂 坚决将水货公司挡在市场门外
摘 要:在素有“购物天堂”之称的香港,消费者在商场购物不用太担心买到假货,引得内地客趋之若鹜;反观内地,即便是在豪华购物场所,也得时常提防遇到“李鬼”,越贵的东西买回来越不放心。
在素有“购物天堂”之称的香港,消费者在商场购物不用太担心买到假货,引得内地客趋之若鹜;反观内地,即便是在豪华购物场所,也得时常提防遇到“李鬼”,越贵的东西买回来越不放心。这是因为在香港,产品进入商场或超市具有严格的流程,惩戒售卖假货也有严厉的措施,而内地则往往缺乏相应流程机制,惩戒措施也不够严格。
股市亦是如此,投资者也担心买到“水货”。A股市场已有一整套发行制度,但其完备程度和震慑力尚不足以保证把伪劣企业都挡在市场之外。近年来,胜景山河、绿大地、万福生科等造假上市案屡屡发生,一些公司上市之后就业绩变脸,实在让投资者难以心安。
有观点认为,A股市场熊长牛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上市公司质地不能让人信服。这种说法不无道理。试想,一个个包装得美轮美奂的“水货”公司堂而皇之进入市场,圈了一大笔钱后,就原形毕露,怎能让投资者放心?怎能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承载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驱动创新、培育新增长点等重任。若要进一步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就必须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坚决对“水货”公司说“不”。
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围绕新股发行制度,监管层先后启动了三轮改革,推出了数十项措施。应当说几轮改革下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不能否认仍有一些核心问题有待解决。今年初,证监会启动新股发行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希望通过检查来纠偏纠错,清除拟上市企业队伍中的“劣质产品”。然而,财务检查时间长、成本高,并非常规手段和长久之计。
经过前几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摸索实践,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改革方向逐步明晰,并达成共识。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推动各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加大对信息披露责任追究力度的改革路径也已明确,并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从源头上杜绝“水货”公司混进市场,应抓住当前新股发行空窗期的有利时机,尽快启动新一轮发行制度改革,紧紧围绕“事前把关、事后严惩”两个要点,在发行审核上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在事后监督上加大惩处力度。
首先,继续优化信披内容,强化信披责任。在淡化对拟上市企业盈利能力判断的同时,必须加大对违法违规者的惩戒力度。监管部门日前对万福生科造假上市案作出史上最严厉的处罚,对尚未上市问题即被曝光的河南天丰立案调查,就是要以此类案例为标杆,立威树信,严惩造假者,让造假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
监管层的雷霆之举,正是资本市场人心之所向。
其次,将拟上市企业预披露时间进一步提前。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去年初,监管层将预披露时间提前至上会公告发布前一个月,所有拟上市企业都必须更早地接受公众的监督,一定程度对“水货”公司带病闯关形成了威慑。有的企业信息甫一上榜,问题即被曝光,旋即被立案调查。下一步,有必要将预披露时间进一步提前,给媒体和公众更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监督,让造假者无处遁形。
第三,进一步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企业从改制到辅导上市,离不开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中介机构最有条件充分了解企业质地。中介机构唯有勤勉尽责,方能将合格产品引入市常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中介机构风险与收益不对等,权利与义务不对称等问题突出,中介机构和发行人合谋造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强化
- 证监会官员建议提高长期资金投资A股比例(2013-05-13)
- 小盘股释放大能量 创业板演绎别样牛市(2013-05-10)
- 近7成中国投资者预期A股今年将上涨(2013-05-08)
- 借对外开放之力助推股市市场化进程(2013-05-08)
- A股呈现震荡走高态势 布局中线等待风险释放(201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