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刃”比特币
摘 要:今年4月,在四川雅安地震捐款募集中,慈善组织壹基金接到了233个比特币捐赠,按当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近22万元,这是比特币在我国首次成为捐赠物并进入公众视野;不仅如此,这种虚拟的电子货币也吸引了股神巴菲特的关注,并在众多“玩家”之间兴起了一股淘金热。
另一种则是通过计算机自己“挖矿”。玩家只需下载一个客户端让电脑自己运行,就可以“挖矿”了。随着比特币的火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挖矿”队伍,他们不舍昼夜地开着电脑,甚至还有人组建了机房,成为“挖矿”工作室。但是,业内人士称现在每十分钟全球只产生25个比特币,因此,谁能“挖”到比特币,其实是在比谁的速度更快,归根结底是在拼计算机的性能,尤其对显卡和CPU的性能要求很高。比特币交流群里一位网友告诉记者,一台普通的用于“挖矿”的计算机,至少需要3万多元,而且电费也是一块不小的开支。一些经济实力不够的玩家,只得采取集资的方式购买高端计算机,联合“挖矿”。据业内人士介绍,以前的老机器100天才能挖到1个比特币,而如今有的机器1天就能挖到3.5个,但是这样的高效矿机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且随着挖掘难度的加大,投入会不断增加,似乎是一个无底洞。
3
美丽背后的陷阱
据了解,在我国,比特币已经开始应用于日常生活。位于北京的“车库咖啡”咖啡厅是国内较早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商家。但交易量很小,仅限于“圈里人”玩票。该店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接受支付以来只收到零点几个比特币,折合人民币大概两三百元。有的“比特人”还有更大的梦想,想通过比特币购买房子。
虽然比特币吸引了不少中小投资者追捧,甚至吸引了部分风投介入。然而,部分专家学者却对比特币充满了忧虑,认为它或许只是昙花一现的投机现象,甚至是一场庞氏骗局。中国银行一位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货币的交换价值在于交换双方的认同,在没有足够商品和服务可供购买的情况下,比特币目前的价格更像是一种心理预期,类似于传销,甚至连传销都算不上,更像是一场国际级的“博傻”,就看谁傻乎乎接棒到最后,当最后一个倒霉蛋。
虽然升值迅速,但比特币的涨跌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今年4月11日,比特币价值达到266美元顶点,而后一度降为68.5美元,跌幅将近75%,再回升至大约170美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丁肇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特币发展凸显出我国投融资渠道狭窄的现状。“比特币的出现成为了许多人寻求资产增值的重要渠道,但这种虚拟资产缺乏物理存在,有极强的脆弱性,如果发行者的信任破产或叫停,数字化的比特币将一文不值,啥都不剩。”他认为比特币不仅涨跌速度极快,而且价值缺乏信用支持,风险“甚高”。
分析人士称,比特币具有太强的虚拟性,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不便于介入。一旦发生比特币资产的侵害,证据的取得因其虚拟性将困难重重。而且,目前许多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服务器搭建在国外,且没有在国内工商部门注册备案,一旦发生所有者卷款潜逃事件,该平台比特币持有者的资产将无处可寻,即便用法律手段也难以保障自身权益。
- 比特币是财富还是骗局?(2013-05-10)
- 美国监管机构盯上比特币 目前交易量约每天20万个(2013-05-08)
- 比特币:金矿还是陷阱(2013-05-07)
- 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 海淘族刷信用卡还款更划算(2013-05-10)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首破6.2 境外热钱汹涌流入(201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