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光伏双反靴子落地 重创我国“太阳”产业背后有哪些反思
摘 要:经济环境不利,贸易摩擦增加,制裁中国企业,似乎成了近期欧盟的一种惯常策略。尤其在一些成员国反对的背景下,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初裁“靴子”依然悍然落地,实为罕见。
经济环境不利,贸易摩擦增加,制裁中国企业,似乎成了近期欧盟的一种惯常策略。尤其在一些成员国反对的背景下,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初裁“靴子”依然悍然落地,实为罕见。
此次双反的背后是什么?对中国产业经济带来哪些隐忧?中国企业如何自强自救?都值得深思。
欧盟缘何“悍然落靴”?
当地时间6月5日,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的初裁结果准时出炉——将自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双反未能在两个月内达成解决方案,4个月之后税率将升至47.6%。
业内人士认为,欧盟如此“悍然”制裁中国企业,可以说站不住脚,但也在意料之中。H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组件企业还能享受两个月的低关税,至8月6日前的两个月时间是谈判关键期,如果协商一致,欧盟委员会仍有可能在半年之后的终裁中撤销临时关税。
国内光伏企业阿特斯公司称,欧委会的临时反倾销税措施,表明欧委会在关键时刻还是意识到了光伏在中欧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贸然征收高税。
但另一方面,“这使得磋商的时间变短了。原来磋商是六个月,现在是两个月。”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担忧道。
事实上,国内对于即使有多数成员国反对,欧委会仍会以最大努力推动在初裁中决定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反倾销关税的决定感到不安。很多业内都很清楚,一旦开始征税,那么即使此后中欧能够通过磋商和解,中国光伏产业失去的市场将无法挽回。据透露,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中国和欧盟磋商的主要是价格承诺。
“要达成价格承诺,就得把欧盟之前认定的47.6%的倾销幅度弥补上。现在中国在欧洲的组件价格大致是0.6欧元每瓦,补上价差相当于变成0.9。”吕锦标解释道,这个价格等于把中国产的组件都挡在了欧盟门外,因为像台湾、日本的企业售价在0.7-0.8欧元,中国的产品没有任何吸引力。
光伏市场,两头在外,成了欧美对华贸易战的“靶子”。据统计,中国光伏产品绝大多数用于出口,而上游的硅料和硅锭生产也在很长的时间内依靠国外的技术。因此,在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不景气、纷纷加大贸易壁垒的背景下,对外依存度达90%以上的中国光伏企业不得不面对“双反”困境。
没有赢家的战争
2012年9月和11月,欧盟委员会先后应欧盟支持太阳能组织的请求,对原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于欧洲企业的指控,中国企业坚决否认。但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使得欧洲国家普遍削减了对光伏生产企业的补贴,也是欧洲光伏业在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自此,中欧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光伏”战。
尽管国内企业还在等待最终的判决,但是这场长达近一年的“光伏战”,也颇让人感到疲惫,毫无疑问,贸易战将导致“双输”结果,这场“战争”中没有赢家。
从中国方面来说,此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
而欧盟的损失也是显而易见。虽然,某些欧盟光伏产品制造商可能因此受益,但为数更多、经营规模更大、吸纳就业能力更强的欧盟光伏产业的上游企业将遭受严重打击。
据瑞士独立研究所Prognos的调查显示,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使欧盟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下滑,导致欧盟三年内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以及272亿欧元(约合353亿美元)的损失。
多重挤
- 欧盟已注资银行业1.7万亿欧元 银行联盟难度不小(2013-05-15)
- 欧盟食品安全一揽子立法提案新在哪里(2013-05-15)
- 欧盟光伏"双反案"初裁恐对华不利 加大磋商降低损失(2013-05-06)
- 万事达卡遭欧盟反垄断调查 或被罚7.4亿美元(2013-04-11)
- 中欧光伏产品双反案首轮价格承诺谈判破裂(201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