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氏IPO新政祭出五剂猛药 中小散话语权仍太弱
摘 要:在IPO核查结束和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之后,证监会于端午小长假期间颁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宣告新一轮的IPO改革正式启动,这也是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上任三个月之际,启动的尺度最大的一次市场改革。
在IPO核查结束和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之后,证监会于端午小长假期间颁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宣告新一轮的IPO改革正式启动,这也是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上任三个月之际,启动的尺度最大的一次市场改革。意见稿中,肖氏IPO新政向市场开出了五剂猛药,其中,空前的IPO事后追究机制成为改革的亮点,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大股东都将要不同程度地承担发行后的连带责任:如果发行人上市首年业绩下滑超过50%,相关保荐机构的所有IPO申请都可能遭到证监会冻结;如果上市五年内,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发行人需要提出自救方案……
关键词:责任连带
首年净利降超50%保荐机构业务将被冻结
本轮IPO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它开启了“史上最严的事后追究机制”。意见稿规定,如果未在招股材料中提前预警,IPO成功上市后首份年报业绩下滑超过50%甚至是出现亏损,那么证监会将自确认之日起冻结相关保荐机构的其他IPO项目申请,并移交稽查部门立案稽查。不过,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已经明确具体地提示上述业绩下滑风险或存在其他法定免责情形的,不在此列。
“这一招对于保荐机构的震慑力度将是空前的,此举将迫使保荐机构把注意力从对IPO项目量的追求转移到质的保证中来,能够有效保证IPO的质量。”分析人士认为,“按照此前的发审机制,一家保荐机构可以没有任何顾忌地拓展IPO业务,而不必担心某个项目出事会影响其他项目的推进。但现在不一样了,证监会将一家保荐机构旗下所有的IPO项目都捆绑在一起,只要其中一个项目在一年内出事,其他所有项目都将全线搁浅。这样的损失,对于任何一家券商而言都是不堪承受之重”。
该分析人士同时坦言,如果按意见稿的新标准实施,最近三年市场上超过90%的保荐机构都将难逃遭立案稽查和冻结IPO保荐业务的命运,尤其是像平安证券、国信证券这样问题频发的保荐机构,甚至连中信证券这样的大牌券商都在劫难逃。
以中信证券为例,中信证券去年保荐上市的百隆东方因为在发行上市前利用信披漏洞刻意隐瞒上市前业绩已经下滑过半的事实,造成大量的投资者投资损失而广受谴责并引发轩然大波,百隆东方也因此收到证监会的监管警示函。如果按照意见稿中的新规,那么该案不仅要被立案调查,同时,目前正在排队的中信证券多个IPO项目也可能将因此被冻结行政审批。
市场预计,在上述严格的事后追究机制之下,今后的IPO质量有望得到显著提高,这对于保护投资者权利而言也是一项重大利好。
此外,意见稿还透露,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对发行人信息披露责任和中介机构保荐、承销执业行为的监督执法和自律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国证监会保荐信用监管系统、证券业协会从业人员自律管理系统与交易所信息披露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方便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强化外部声誉和诚信机制的约束功能。
关键词:稳定股价
股价“破净”发行人须备自救预案
发行人在上市五年内,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时应有相应稳定股价措施。此举被认为是本次新股发行改革的一大亮点。意见稿显示,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应在公开募集及上市文件中提出上市后五年内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稳定公司股价的预案,预案应包括启动股价稳定措施的具体条件、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等。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发行人回购公司股票,控股股东、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等。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新股发行制度中从
- 治污新政“吹散”雾霾 环保板块再迎机会?(2013-06-07)
- 见招拆招 二手房个税新政遭规避(2013-05-17)
- 房贷新政曝银行薄弱环节 个人消费贷款瞬间变成首付(2013-04-20)
- 北京网购奶粉新政出炉:在京代购商遭遇政策洗牌(2013-03-30)
- 新政“组合拳”将发威 险资投资或“火力全开”(20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