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中国企业接二连三收购美国电影公司 要“逆袭”好莱坞?

http://www.e23.cn2013-06-18北京日报

    摘  要:在过去的一两年,万达收购美国AMC院线,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好莱坞梦工厂在上海合建东方梦工厂,小马奔腾收购美国顶级特效公司数字王国,TCL冠名好莱坞中国大剧院,一系列中国企业并购好莱坞公司资产的事件,表现出中国资本在海外电影业发展的强劲态势。

合作拍片。”他觉得现在基本上是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电影还进不了美国市场,华谊要先做好本土市场之后,再想着“走出去”。当下,最适合中美双方的是类似于《钢铁侠3》的合拍片模式,中国元素可以大量出现在这类好莱坞商业大片里面。

  在易凯资本总裁王冉看来,眼下中国资本还不能真正称得上是“逆袭”好莱坞,只能说是与好莱坞的合作在扩大。“即便中国企业收购了一家好莱坞公司,还是要依赖好莱坞的人才、讲故事的能力,不太可能讲中国的故事,也还不是文化输出。”他认为,只有未来国内电影公司在想象能力和制作环节上赶超好莱坞,才能说是“逆袭”,才能真正传播中国文化故事,这起码需要10年以上时间。

  不要给人捞一笔就跑的感觉

  瑞格传播执行董事戢二卫介绍,好莱坞六大片厂在资本层面的并购,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在发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未来中国资本的介入具备了更大的可能性。但收购好莱坞公司之后,也不要给人一种中国资本急功近利、捞一笔就跑的感觉。业界人士都感叹,收购公司说起来可能容易,但中美双方的文化融合却是最大的挑战。

  提起收购美国AMC院线之后的经历,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感触颇深。“中美双方的法律制度、市场环境完全不一样,美方管理团队对中国企业文化机制完全不了解,相互建立信任的过程很难。”他透露,AMC院线美方管理团队对企业很有感情,当作一辈子的事业来做,很怕中国资本进来捞一把就走,弄得乌烟瘴气。于是万达管理层与美方团队交朋友,给他们一种安全感,让他们放心干下去。

  此前,日本、德国等资本曾进入好莱坞,或收购电影公司或参与投资,也遇到类似难题,但处理得比较成功。最知名的当如25年前,日本索尼公司耗资34亿美元收购好莱坞著名制片厂哥伦比亚公司。前美国奥斯卡奖主席西德·甘尼斯见证了收购过程,他透露,当时美国人觉得一个外国公司收购本土公司,会改变电影生产流程,把日本文化价值观强加到哥伦比亚公司,如此之下,公司原有创意人才会选择出逃。但索尼完全没有改变哥伦比亚的生产制作,也没有干涉电影创作,反而把自身技术和后者的影片资源结合起来,推出了DVD新产品。

  西德·甘尼斯认为,索尼收购哥伦比亚公司案例非常典型,也非常有眼光,比美国本土公司看得还远。他觉得中国企业要是收购好莱坞公司,也要有这样的远见。对此叶宁深表赞同,他表示,正是万达与美国管理团队敞开心扉的交流,尊重美方团队,让他们知道中方也愿意长期干电影事业。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美方对中方最终建立起了信任感。“只有文化融合,双方目标一致,收购才能实现长远效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颜甲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