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 “双提”方案达预期需制度保障
摘 要:从奶源、生产、质检、监管等方面,要有严格的法律来保障。其中,建立严厉的惩处机制是当前提高乳制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牌产品的范畴模糊,有待官方的具体说明。
两年内实行 “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规范”(即参照药品的GMP管理模式)是否能杜绝无良奶企的不法行为?这项方案又能否消减内地父母对国产婴儿奶粉的抵触情绪?
诚然,奶粉质量监管体系的完善很难立竿见影,但是消费者经不起如此漫长的等待。工信部消费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表示,2010年年底要求强制执行的婴幼儿乳粉行业新国标,然而一些企业到现在还没有实施,婴幼儿乳粉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的建立在不少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真正落实GMP管理模式尚待时日。况且,药品安全问题在我国也层出不穷。药品安全尚不能完全保证,按照药品管理模式监管奶粉质量是否真能给予消费者品质保证?
在记者看来,一方面要让消费者看到政府“清理”无良奶企的决心和实际行动,对那些生产假冒伪劣奶粉的无良奶企,真正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另一方面,从奶源、生产、质检、监管等方面,要有严格的法律来保障。其中,建立严厉的惩处机制是当前提高乳制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在全国食品安全周工信部主题日活动上,高伏介绍称,“双提”行动方案主要包括六项工作。一是督促企业强化管理,二是强化行业准入,三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五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六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现场,部分参会奶企代表指出了乳业横向整合方式的不足。他们建议,在乳业整合方式上,除了并购方式外,行业应当更倾向于纵向整合。通过乳粉企业收购上游奶源的方式来整合行业,严格控制乳源质量才能从本质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记者看来,除上述措施外,还应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众所周知,凭借质量上乘、安全可靠的竞争优势,新西兰乳制品享誉世界。奶农和乳品企业间密切的利益链、合理的产业链结构以及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都为新西兰的奶业健康和品牌树立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股份合作绑定利益关系使得所有奶农都特别注重产品质量,并关注和支持加工企业发展。严格的管理与先进的检测手段相结合,也为乳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西兰食品安全局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一条龙管理。由食品安全局制定质量安全管理的规章和标准,对奶牛场实行风险管理制度,具体的评估和检测工作委托有认证资格的独立第三方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和风险评估机构承担。 “奶业大国”新西兰奶业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奶业监管部门、国内奶企以及行业协会借鉴。
- 工信部酝酿新一轮稀土整顿 对上调资源税存争议(201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