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城外的“类信托”围攻 城内的“扎篱笆”突围

http://www.e23.cn2013-06-26《证券时报》

    摘  要:尽管有人认为,凡具有明确信托目的、财产等特征的行为,都应界定为“信托行为”,不管其是否挂有“信托”两字。但对于相继推出“类信托”项目的非信托金融机构而言,近10万亿规模的信托业仍是其虎视眈眈的一座“围城”。

 

  尽管有人认为,凡具有明确信托目的、财产等特征的行为,都应界定为“信托行为”,不管其是否挂有“信托”两字。但对于相继推出“类信托”项目的非信托金融机构而言,近10万亿规模的信托业仍是其虎视眈眈的一座“围城”。

  去年以来,在资产管理新政的感召下,一直垂涎“城内”信托制度红利的保险、券商、基金、PE等“城外”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五花八门的“类信托”产品。而作为被“围攻”的信托,则也在寻找新项目,或转嫁旧项目,以寻突围。

  “类信托”高收益开路 吸引目标客户

  投资门槛100万元起、存续期两至三年、投资标的多为房地产项目或地方政府项目……从表面上看,不少来自“城外”的金融机构兜售的“类信托”项目与“城内”的信托公司的相关产品十分相似,但其年化收益甚至可高达12%至18%。

  尽管眼下市场行情十分低迷,但身为北京一家中型券商的营业部经理的王伟(财苑)却十分忙碌,作为公司新设立的财富管理部中层,他一直忙碌奔波于各亟需用钱的中小企业及各地政府发债主体间。

  不久前,王伟刚去北京郊区谈一个城投债项目,总金额超过40亿元,尽管最终没有拿下,但如此规模的业务提成,其诱惑要远远超过几单经纪业务的佣金,而地产项目和地方政府债项目,则是他们所热衷寻找的大项目类型。

  “券商与银行的区别是,银行不能做股票,我们不能拉存款,其他都一样,比如信托、合伙基金、第三方理财,我们都能做。”谈到他现在所做的“类信托”业务,王伟对上证报记者解释称。

  事实上,涉足“类信托”项目远不止券商,基于对“城内”信托制度红利及其带来资产管理规模激增的垂涎,保险、基金,甚至PE、第三方理财等“城外”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令投资人眼花缭乱的“类信托”项目。

  “XX基金”是一家注册在天津滨海的私募股权机构,其北京办事处位于CBD核心一栋高档写字楼上,面对每位首次上门的潜在客户,客户经理都会十分热情地将其带进一间装修豪华的会客室。

  不久前,记者曾以投资人身份参加了上述公司在京举办的一场项目推介会。推介会由某高校一位金融教授主讲,据其介绍,该公司正在力推一款投资标的为地方政府BT工程类项目,发行规模为1亿元,预期收益率在12%至17%之间。

  在不少信托项目收益率跌破9%的当下,“类信托”项目缘何能给出如此高的收益率承诺?对此,北京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相关人士认为,像他们这样的发行方,如果不能在收益率上取胜,就很难吸引目标客户来认购。

  信托构筑竞争优势的“护城河”

  在“城外”金融机构纷推“类信托”围攻之时,“城内”一直坐享制度红利的信托公司,也开始居安思危起来,或是扎紧篱笆守住好项目,或是排查风险转嫁坏项目,寻找竞争优势的“护城河”。

  “现在找到好项目越来越难了,一是好项目本来就不多,二是好不容易碰见一个好项目,往往背后有好几家公司在竞争,其中有信托,也有券商或保险,大家都铆着劲地抢地盘。”北京某信托公司业务经理对记者坦言。

好项目难寻,能否放低目标找次一些的项目?不行!他对此解释称,现在不比以前,他所在的信托公司有着非常严格风控制度,比如纯粹民营的企业不做,没有足额土地担保的不做,涉及某些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