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类信托”围攻 城内的“扎篱笆”突围
摘 要:尽管有人认为,凡具有明确信托目的、财产等特征的行为,都应界定为“信托行为”,不管其是否挂有“信托”两字。但对于相继推出“类信托”项目的非信托金融机构而言,近10万亿规模的信托业仍是其虎视眈眈的一座“围城”。
业的不能碰等等。
伴随信托资产规模的一路飙升,外界及管理层对信托业的风险也盯得更紧起来。尽管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信托公司打破刚性兑付的噤声,但每家公司都或多或少有几个项目险些违约,这也让身处信托围城的人对风险格外谨慎。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却想出来。”《围城》中这句话经典台词,用在信托项目上也一点不为过。
两个月前,中信信托曾意图将濒临违约的三峡全通项目2810亩土地拍卖,不曾想半路却有神秘机构杀出。外界猜测,可能是某意欲抄底的基金接盘,因为挂牌拍卖的2800亩土地近30亿元估值对应的债权关系仅11.7亿元。
事实上,近两年接盘信托项目的非信托机构并不鲜见。据悉,目前西部某信托公司正着手将一款达到百亿规模的信托项目转移给其基金子(财苑)公司。而北京某基金公司高管也曾透露,该公司正在研究推出对接信托到期项目的专户产品。
在好项目难觅及潜在风险暗涌之外,身处城内的信托公司也日益感受到城外大量“类信托”项目虎视眈眈的围攻,尤其是其对其高净值客户的围攻。为此,不少信托公司纷纷在各地设立“财富管理中心”,其目的就是加紧高净值客户。
“以前信托卖产品都是靠口口相传,我们不少客户一直跟了我们十几年,很多新客户都是这些老客户介绍来的,但现在必须改变观念主动出击了。”山东信托一位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现在信托公司也注重修筑自己的“护城河”。
无疑,眼下的信托项目之争正如一场攻城战,其中,基金、券商、保险等城外机构处于“攻方阵营”,而城内的信托公司则处于“守方位置”,双方最终孰胜孰赢,尚未知晓。
- 星展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高达11%(2013-06-25)
- 上周信托产品预期收益创5月以来新高(2013-06-25)
- 理财产品6月到期 银行推高收益产品“抢钱”(2013-06-21)
- 5月理财:3家银行4款产品未达标(2013-06-21)
- 短期理财收益飙升 32天理财产品收益率上“5”(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