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把脉“金十条” 信托业未来发展呈四大趋势

http://www.e23.cn2013-07-11上海证券报

    摘  要:7月5日国务院“金十条”发布,有关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解读铺天盖地而来,谈盘活资金存量,谈引入民间资本,谈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虽然此次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目标明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政策的落地效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7月5日国务院“金十条”发布,有关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解读铺天盖地而来,谈盘活资金存量,谈引入民间资本,谈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虽然此次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目标明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政策的落地效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金十条”中对于信托业的改革发展并没有直接提及,但从“金十条”对社会融资结构转型的诸多指导意见中,依然能寻得清晰脉络。在迈入10万亿规模的关键时刻,信托业的战略布局与战略转型已刻不容缓。

  更宽更深更谨慎

  源自银行间市场的一场钱荒,让“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成为人们口中的高频词汇。在“金十条”中,亦用了大量篇幅,强调要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市场对此的解读为,盘活存量说明管理层认为当前市场流动性充分,不会因经济下滑而出台刺激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导将配合“用好增量”的八大领域,将资金逼入实体经济。

  这一去杠杆化的过程,已经在银行信贷环节酝酿发酵。在这八大领域之外,银行信贷势必将减少覆盖。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留下一扇窗。相比受政策指导频繁的银行信贷,以及门槛高、周期长的资本市场,信托融资大约是可以想见的最佳备选方案。

  单纯说信托业将迎来新一波的融资需求未免太过粗糙,当信托业迈入10万亿规模的新阶段,有多项背景需要列入思考。最重要的是,信托的两大重头业务房地产信托和基础产业信托均受到政策限制,银监463号文和10号文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持“限量”态度,“金十条”则再提需要对房地产融资风险高度戒备,有意将资金引出楼市。

  其实际效果是,虽然信托机构依然看好房地产信托和基础产业信托,但政策导向将促使信托机构对房地产信托、基础产业信托审慎挑选交易对手,同时,由融资需求推动工商企业信托向更宽更深的方向发展。

  合作+直销 时不我待

  如果“金十条”发布在2013年之前,那么银行信贷的挤出效应势必带来银信合作的又一次爆棚。然而,银监会3月25日发布的理财8号文将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限定在一定比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银信合作的空间将非常有限。

  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是,从2012年10月资管新政颁布以来,泛资管时代的来临已不可逆转。虽然近期也有声音指向“资管新政的更新解读”,但来自市场的证信、基信、保信合作已经全面铺开。

  一头是料将扩容的融资需求,一头是受限的募资渠道,信托机构要想破局只有两种方式可选:一是加强除银行之外的同业合作,另一个就是自力更生拓展直销渠道。

  前一项,在2013年上半年的多个信托业创新趋势中可见一斑,如海富通基金和昆仑信托合作的养老金产品,如泰康人寿(微博)认购“中信?聚信汇金1号”的首单保信合作,更有如联合了信托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券商等专业机构创新的国内首个理财双顾问信托产品,山西信托?金博成长证券投资集合信托。

  后一项,因涉及更长期的战略布局,目前仅在少数资本雄厚的信托机构中得以实现。一个强有力的佐证是,自2012年以来,中信信托、外贸信托、上海信托、新华信托等大牌信托机构纷纷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财富管理品牌,除了意在抢占高端客户,也足见其在直销渠道上的投入已经初见成效。

  房基信托的风险缓释

根据“金十条”对防范融资风险的提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必然会折射和反映在金融领域,带来潜在甚至是现实的金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