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金十条” 信托业未来发展呈四大趋势
摘 要:7月5日国务院“金十条”发布,有关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解读铺天盖地而来,谈盘活资金存量,谈引入民间资本,谈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虽然此次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目标明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政策的落地效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风险。同时,“金十条”也从提高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严密盯防重点领域、优化信用环境三个方面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国银监会在对“金十条”的解读中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理财和“两高一剩”行业是当前重点金融风险领域,各金融机构对上述领域的风险要严密盯防,严加防控。除此之外,各金融机构对于跨市场、跨行业经营带来的交叉金融风险等也要提高警惕。
根据中信信托的预计,“金十条”的政策效果之一,即为“银行不良和信托不兑比率上升,风险进入缓和暴露期”。相关监管监测数据显示,6月28日至12月31日,信托行业合计有1537只产品将到期,其中有582只信托产品是2011年发行的。集中兑付给信托业带来巨大压力,不排除将爆出更多信托兑付风险的案例。
多位业内人士称,今年房地产信托迎来第二波兑付高峰,下半年需重点关注房地产信托的风险释放。房企的资金流状况虽好于2008年,但近期频繁拿地,融资压力不容小觑。多家大型房企已酝酿在香港借壳上市,如万科借道南联地产、万达借道恒力商业地产、绿地借道盛高置地。
资产证券化有大机会
本次《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就结构调整特别提出一点: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在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看来,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从试点阶段逐渐转为常态化,可以为商业银行盘活存量创造一个重要的出口,可以更多地利用好市场的潜力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为商业银行腾挪出更多信贷空间,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下,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三农”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早在2005年,不少信托机构就曾参与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实践。在理财8号文发布后,信托业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呼声更加迫切,实现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标准化,不仅将为信托业破解8号文之困,若更进一步实现上市交易,不仅投资者的权益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信托业也将迎来转型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 信托业资产规模或已突破9万亿 资产规模快速增长(2013-05-24)
- 六“落”六起:信托业如何“七擒七纵”(2013-02-04)
- 信托业降温高速增长难再现(2013-01-28)
- 生态养老成趋势 中意人寿首推“生态中意”保障计划(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