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平安银行盈利困局 创新产品打监管擦边球

http://www.e23.cn2013-09-16金融界

    摘  要:平安银行紧随其后,在发布了半年报后不到两周,便因为筹划重大事项而临时停牌,而所谓的重大事项则又是“情理之中”的“为充实公司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满足公司业务持续发展对资本的需求,公司拟筹划新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

  按照以往的惯例,每次银行板块集体发布了定期财报之后,都是提请再融资的“危险期”,今年是由招商银行金额高达275亿元的配股计划充当了“出头鸟”,引得市场一片心悸—这是否意味着银行再融资的血盆大口又正式拉开了帷幕?果不其然,我们便看到了平安银行紧随其后,在发布了半年报后不到两周,便因为筹划重大事项而临时停牌,而所谓的重大事项则又是“情理之中”的“为充实公司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满足公司业务持续发展对资本的需求,公司拟筹划新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

  平安银行业绩和资产质量堪忧

  平安银行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的资本充足率低至9.9%、核心资本充足率更是只剩下8.05%,不仅在全部16家上市银行中排名末尾、与8%的监管指标仅一步之遥,而且相比招商银行的这两项指标11.39%和8.12%也存在落差。由此来看,平安银行再融资毫不意外,唯一意外的是公布时间——竟然比招商银行还晚!在以存贷差为主要盈利渠道、以贷款规模增长作为盈利增长主要驱动力的经营模式上难以改变的条件下,想要保住净利润金额的涨势,不断实施再融资便成了无可避免的“副产品”,这原本是行业性的困局,以此来苛责平安银行似乎有失偏颇。然而问题在于,平安银行自己的盈利水平也不够争气,实在有愧于无数公众股东多年来“无私”的奉献。

  从平安银行公布的半年报数据来看,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9.36%,在同行业中虽不突出但也不算落后,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却只有11.39%,在16家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中信银行一家;而且净利润增幅与营业总收入增幅的差异,在同行业中难寻出其右者,足见平安银行业务本身的盈利能力较差,且以业内“首屈一指”的速度下滑。

  这就引发了一个矛盾:如果平安银行想获得行业平均的盈利增速,就必须依赖于更快速的规模扩张,进而需要股东辅之以更大的融资支持。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存贷款业务极差的盈利能力,今年上半年低至2.19%的净息差,又是该行在业内垫底的指标之一;而根据WIND数据统计,银行业今年上半年平均净息差则为2.5238%。也就是说,平安银行的最主要盈利渠道的获利能力,尚不及平均水平的九成。在这一数据背后,则凸显出平安银行在存贷款业务过程中的议价能力,而伴随着银行业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如果这一议价能力无法得到根本性扭转,则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堪忧。

  此外,平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是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截至上半年末该行业的拨备覆盖率仅有183.54%,而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则高达294.71%,除了平安银行之外,此项指标最低的是交通银行,却也高达222.92%,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平安银行可是出奇地自信和淡定。

  果真是该行的贷款业务质量超高、坏账产生的比例极小吗?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为0.97%,在全部上市银行中也处于较高水平,这就使得平安银行在计提拨备的过程中,显得并非自信,而是有盲目自负之嫌了。

  过低的拨备覆盖率,导致平安银行给未来出现较多坏账损失时预留的缓冲空间很小,如果一旦银行业整体坏账水平提升,而平安银行的预提损失不足,财务数据上将受到比同行业其他公司更大的打击。

  因此,从这些方面综合来看,如果站在平安银行的角度,趁着盈利能力与同业相差得还不是很大、股票估值也尚未明显偏离甚至市盈率水平还处在行业内高位的时候,抓紧机会实施再融资,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