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几大悬念
摘 要:市场期待多年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马上要有实质性进展了:下半年将开始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是我国金融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鉴于在稳健货币政策下,利息收入压力大增,加之经济增速放缓,银行资产增长速度也相应趋缓,银行盈利能力正大幅下降。在已披露半年报的16家银行中,15家净利润增速放缓,大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表现会如何因此广受期待。
市场期待多年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马上要有实质性进展了:下半年将开始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是我国金融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鉴于在稳健货币政策下,利息收入压力大增,加之经济增速放缓,银行资产增长速度也相应趋缓,银行盈利能力正大幅下降。在已披露半年报的16家银行中,15家净利润增速放缓,大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表现会如何因此广受期待。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力量,将会使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更将产生鲶鱼效应,为现有银行业引入竞争机制。
“民营银行”概念的提出,点燃了民营企业进军银行业的热情。上月,中关村率先打出响亮的“科技银行、互联网银行”,拥有互联网优势的苏宁随即提出成立“苏宁银行”,民间资本底子厚实的温州更联合了十几个实力强大的温州商会,拟抱团融资50亿元成立“温州现代商业控股银行”。重庆和湖北,也在迅速出手组建“渝商银行”和“荆州银行”。
不过,民营资本要顺利进入银行业,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国务院的要求和监管层的思路,在自担风险条款上,民资与国资是否能获得同等待遇,目前尚不清楚,而这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形成国资银行与民资银行的公平竞争环境。金融专家则特别担心民营资本办银行的风险控制短板,担心民营企业家或民营资本不懂银行,担心出现利益输送,大行关联交易,担心民营资本没办好银行却卷钱外逃,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最后一点正是监管层面临的艰巨挑战。
成立民营银行一方面体现了金融市场的公平,但从政府的角度看,民营银行能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才是关键。诚然,民营企业对当地企业情况比较熟悉,大多也熟知本地经济实情,然而,具备解决问题的优势和能否实际解决问题是两码事。现在95%的小贷公司都是为了盈利而运作,组建民营银行的初衷是为了能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贷款,但要是没有一定的制度硬约束,没能探索出适合中小银行特色的经营模式,民营银行靠什么生存?
目前,我国银行同质化竞争严重,无论是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都是通过在各地增铺网点、扩大规模盈利。实际上,自逐步开始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以来,中小银行压力更大,这也对其自身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想依靠传统的贪大求多盈利的方式或已不现实。如果所有的银行都按照大银行的发展模式,即便成立民营银行也还是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民营银行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民营银行试水,需要有全面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民营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也要考虑到民营银行的生存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大银行从某些非常草根的地方适当地退出去,对小银行和大银行有适当分工。这样的银行业态,是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化来形成的。
六十多年来,我国银行业始终是垄断行业,在金融领域,垄断可能意味着资本的利用效率打折,此次银行业的放开也意在引入民营资本这股活水。从出发点看,成立民营银行不仅能为大量游离于民间的资金提供一个合法的投资渠道,也可以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发力。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银行仍然存在获得暴利的机会,民资谋求进入银行业,当然也是看中了这一点。不能排除民资会更多考虑如何来分得银行“暴利”,那样的话,国内银行业势必要面对一场难以估量的狂风巨浪。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约束,银行发展模式
- 国有五大银行上半年日赚25.8亿 利润增速普降(2013-08-30)
- 银行业中考成绩靓丽:净赚7531亿 不良贷款反弹放缓(2013-08-15)
- 民资进入银行业规则逐渐落地(2013-08-12)
-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超141万亿元(2013-07-29)
- 建行济南市中支行省银行业协会到我行复查验收“千佳示范单位”工作(201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