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化资本论 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
摘 要: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产业的基础设施。在这个过程中,诞生很多创新的机会,或者说创业的机会。或许未来在一些大公司里面,都会有一个崭新的职位——首席文化官。
借助资本的力量,中国文化产业正经历跨越式发展。
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产业的基础设施。在这个过程中,诞生很多创新的机会,或者说创业的机会。或许未来在一些大公司里面,都会有一个崭新的职位——首席文化官。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少不了金融的支持,文化企业腾飞需要借力资本市场的翅膀。实现文化产业和金融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先导作用,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投资、交易、风险管理等需求,是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软实力,扩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已成为业内共同的话题。一方面目前国内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相关投融资的“游戏规则”正在塑造和形成中。另一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正在深入完善。正如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相关负责人所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今后十到二十年间仍将持续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毫无疑问,对金融机构而言,文化产业新商业模式、新企业的出现,也同时诞生了新的投资机会。
施俊玲 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
目前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正在深入完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预计在今后10到20年间仍将持续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本刊记者 刘锦慧 王庆武 / 整理
国家统计局8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长高6.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已经达到3.48%,按照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0.2%,而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达5.5%。
面对这组逐渐增长的数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判断,预计中国文化产业在今后10到20年间将持续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9月26日,在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上,施俊玲表示,“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突破,已经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
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很多因素,近年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与金融的融合。“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开始,我们就致力于推动文化金融合作,特别是在2010年九部委文件出台后,文化金融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施俊玲说,“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正在深入完善。”
首先,融资规模屡创新高。施俊玲谈到,近年来,文化部先后与中国进出口行国家开发行、中国银行(2.80, 0.01, 0.36%)、中国工商银行(3.86, 0.02, 0.52%)等十家银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将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政策引导功能,与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的主动性结合,开拓了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公共渠道,各合作银行机构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各类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其次,文化产业直接融资进展顺利。施俊玲表示,以文化产业融资为代表的工作顺利启动,标志着文化企业优化融资结构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2012年3月文化部联合人民银行、中国银行正式启动文化企业融资融券,债券融资试点工作,首先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文化产业和金融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并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广。
第三,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多种融资方式为文化企业选择多样化的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