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酿同业业务新规 央行10家银行试点同业存款
摘 要:11月6日,沪指下跌0.82%,其中银行与券商股继续大幅领跌。而前一日,兴业银行领跌银行股,收于11.49元/股,跌幅1.96%。
发展较快,近两年同业渠道在货币创造中的占比上升。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易受季节性因素、流动性水平以及监管政策等影响,波动较大,导致M2的稳定性受到影响,2013年以来通过同业渠道创造的M2一度仅低于人民币贷款,高于外汇占款和证券投资。下一步央行将进一步完善同业业务管理制度,将标准化、透明度作为规范和加强同业业务管理的抓手,健全相关考核和监管机制,引导其在规范基础上稳健发展。
商业银行未雨绸缪
记者获悉,银监会曾对银行绕道8号文的规避行为作了总结:一是部分银行非标资产投资没有完全比照自营贷款管理,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后管理不到位;二是部分银行为达到非标资产的比例要求,大量发行机构理财产品做大分母;三是将相关资产从理财账户转到自营账户,通过“互买”、“过桥”等方式反映在同业资产、其他类投资等项下。此番将银行自营非标统一纳入监管范畴的计划,便是对上述问题的回应之策。
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统计,16家上市商业银行,其同业项下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2013年上半年上市银行9167多亿元,去年底是6097亿元;1万亿的信托受益权规模与2013年新增信贷额度8.5万亿相比,占比达到12%,难怪央行专门把商业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创造货币的渠道称为“同业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机构有可能将3个月以上的同业风险资产权重维持不变,来缓冲新政策可能带来的冲击。依照之前中国版新资本协议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2013年1月1日起,银行业同业资产风险权重统一调整为25%,之前为原始期限三个月以内同业资产风险权重为0、三个月以上风险权重为20%。
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同业业务历史上主要承担商业银行司库职能,用以流动性管理。但近年来,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在表内贷款规模受限的环境下,大量配置非标信贷资产(如票据和信托受益权等),加重了同业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问题,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未来买入贩售资产业务也将受到大大打压,若最终监管叫停这一业务,将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扩展产生实质性影响。
- 银监会:严控贷款资金用途 确保投向实体经济(2013-09-27)
- 银监会要求农信加大信贷投放 严防资金业务风险(2013-08-14)
-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超141万亿元(2013-07-29)
- 银监会:三道防线管控三大理财风险(2013-07-06)
- 银监会启用理财产品电子登记系统 未登记不可售(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