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车企终身制打破:48家车企仅剩空壳遭清退

http://www.e23.cn2013-11-13法治周末

    摘  要: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近日发布了《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公告,包括兰州宇通、云南美的客车、吉林通田、哈尔滨客车厂在内的48家汽车生产企业进入了特别公示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近日发布了《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公告,包括兰州宇通、云南美的客车、吉林通田、哈尔滨客车厂在内的48家汽车生产企业进入了特别公示名单。

  这是工信部自2012年发布《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来首次公示车企名单。这意味着,如果被公示的48家企业到2015年10月31日无法通过相关考核,则将被暂停汽车产品的生产资质。在国内,一旦车企的生产资质被冻结,意味着该车企将退出汽车生产领域,步入破产程序。

  “这对于行业发展和促进来说是积极的信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称,这将对汽车行业的专业化、集团化发展极为有利。

  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则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则公告预示着汽车业将正式打破饱受诟病的生产资质“终身制”。

  没有生命力的“壳”

  多数车企官网没有更新,而通过114查号台和其他方式查询到的联系电话大多无法拨通。在中汽协公布的产销数据库里,一些车企已难觅踪迹

  法治周末记者随机抽取了名单中的几家企业进行网站搜索,在搜索的过程中发现,多数车企官网没有更新,而通过114查号台和其他方式查询到的联系电话大多无法拨通。在中汽协公布的产销数据库里,一些车企已难觅踪迹。

  贾新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名单中的企业大多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状态,有些车企还负债累累。“他们除了拥有汽车生产资质外,都没有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就是空壳企业。”贾新光说。

  名单中相对有名的车企有兰州宇通、吉林通田汽车、云南美的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大连实德集团瓦房店客车有限公司等车企。

  记者了解到,2003年9月成立的兰州宇通,原本隶属于宇通集团,但于2009年10月停止生产经营。为不拖累上市公司的业绩,2011年,宇通客车(15.70, -0.30, -1.88%)以4484.25万元的价格将兰州宇通剥离出上市公司,将所持有的80%股权转卖给公司控股股东郑州宇通。

  但郑州宇通也无心加大投入。2013年9月,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称,兰州市拟盘活兰州宇通资产与青年汽车公司合作生产大型客车。

  法治周末记者此前接触到的青年汽车公司有关人士则透露,青年汽车集团的战略正在调整中。此前青年汽车多个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已经放弃,项目土地也被当地政府收回。

  名单中的另一家企业吉林通田汽车厂的前身是吉利江北机械厂,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是国家定点生产汽车的12家基地之一,以生产奥拓车出名。2001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哥哥李胥宾曾经筹划重组吉林通田汽车公司。然而,复杂的股权关系以及落后的经营业绩,最终让李胥宾的拯救计划失败。

  到了2006年,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也试图重组吉林通田汽车。然而,由于经济纠纷,吉林通田的生产线在2007年6月被有关部门查封。随后,力帆汽车、钱江摩托(4.53, -0.06,-1.31%)、江北机械制造公司又准备共同投资吉林通田汽车,最终未能成功。吉林通田汽车最终淡出了公众视野。

  对于未来两年这48家车企的发展,贾新光认为恢复生产是几乎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是找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但是这48家车企以客车、重卡车为主,受目前的经济环境和国内商用车市场影响,很少有买主愿意背负沉重债务进入这一领域。

  清“壳”行动

  由于中国政府过去发了不少生产许可证,而且都是终身制,这就导致壳很值钱,好多公司虽然负债累累,但其拥有的壳资源却让他们一直存续

把这批车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