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双十一1.8亿件包裹待消化 快递公司抱怨难赚钱

http://www.e23.cn2013-11-13中国网

    摘  要:1.8亿件,这是国家邮政局初步统计出的今年双11所有电商产生的订单包裹量,而去年这个数字为8000多万件。对于电商来说,双11当天的狂欢已经结束;而对快递公司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少。

  据悉,此前为迎接双11挑战,国内主要快递企业投资新建、改造分拨中心300余个,新增干线班车2500台,新增航空日均运力800吨,同时还增加了国内各区域间的铁路运力。

  中国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告诉记者,按照经验,每年双11产生的快递一周左右便能消化完,但是有些场地、汽车起租就要三个月,还得提前招用人工。对于利薄的快递企业来说,双11显然是卖力不讨好的事情。

  还有快递公司加盟商吐槽,阿里等电商对双11的物流保障要求越来越高,双11的邮费由电商、商家和快递公司一起谈,电商往往掌握了主动权,而技术含量较低的电商件占据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快件量,目前市场竞争激烈,谁都不愿意放弃市场份额,只能拼命搏一把。

  □吐槽双11

  购物节变商家清库存大赛

  尽管一年一度的双11促销挑动很多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但他们也发现很多品牌也在借机消化库存,夹带着大量的“存货清仓”等“私货”。

  想在双11买服装的小薇表示,今年的双11让她很失望,商家居然把这一天当成清库存的大好机会。“卖的都是平常的滞销货,新款全部下架。”

  一位在河南安阳卖Vans鞋的线下店家说,她看到双11当天一天猫卖家所卖的Vans鞋居然是2011年的库存,“甚至还有四年前的老鞋”,2013年生产的一分钱也不优惠。

  电商业内人士黄亮指出,双11不是新品大促,更多的是库存清理。据他所知,尤其是服装类的卖家,由于服装周期特别快,库存积压很严重,占用了大量资金,所以借助双11清理多年来的库存是普遍做法,甚至还有的服装厂商会把几年前积压下来的布料赶制成服装借着双11去卖。

  浮云互动项目总监费西表示,国内大牌服装都面临库存危机,如美邦、李宁、安踏等,甚至连淘品牌都背着库存巨大包袱,大部分品牌销售转为以清库存为主,很多品牌库存足够一年销售额,电商作为“下水道”的属性更加明显,双11更像是各品牌的清库存大赛。

  节前消费者频遭短信骚扰

  记者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在双11之前手机接到数个卖家的促销短信,除了天猫、京东、当当、易迅等大电商公司的促销短信之外,还有很多自己曾经购物过的小卖家也给消费者发促销短信,甚至从未购过物的一些卖家居然也掌握了一些消费者的手机号。

  “本来准备关机睡觉。结果双11淘宝卖家的短信一条接一条在向我呼唤,是在倒计时的节奏哇,只好重新开机继续扫货”,一位消费者原本没打算购物,被半夜频频发来的短信刺激,遂上网购物。

  另一位网友“倾青Axuan”说,双11这几天感觉特多人关心她,手机短信爆满,都是淘宝卖家发来双11促销打折的消息。居然在凌晨1点多都有不少短信骚扰得睡不着觉,只好关机。

  一位负责淘宝店代运营的公司负责人透露,这些店家的短信其实不是店家亲自发的,都是花钱外包给代运营公司群发的,最多在双11前后要给消费者发8次促销及催付款等短信,有不少店铺的买家信息是买来的,广撒网,希望在双11中商品大卖。

  狂欢或带来消费透支效应

  犹如狂欢的“醉饮”,过程固然美妙,却也不得不面对“空虚寂寞冷”的后遗症。“一到双11就觉得百爪挠心,不买呢觉得没占到便宜吃亏了,真买回来又发现一大半都不合适,闲置两年只能扔掉。”上海白领朱霞的左右为难说出了众多血拼族的心声。

电商双11大战的透支作用已经开始显现。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环比下滑超过17%。记者参考近4年数据发现,尽管每年一季度网购数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