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首付能力约10万 月入两万仍不敢买房
摘 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他们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他们中很多人生于70后80初,即将步入中年,正肩负养子养老的家庭重任;他们急切渴望财务自由,却时常备感到投资无门的理财困惑。他们是当代社会的中流砥柱——中产阶级,却承受高房价带来的生存压力。被高房价“绑架”的中产阶级,他们的购房梦如何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他们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他们中很多人生于70后80初,即将步入中年,正肩负养子养老的家庭重任;他们急切渴望财务自由,却时常备感到投资无门的理财困惑。他们是当代社会的中流砥柱——中产阶级,却承受高房价带来的生存压力。被高房价“绑架”的中产阶级,他们的购房梦如何圆?
链接
国外中产住什么房?
HOUSE
国外中产阶级们基本都拥有自己的独立房产,和国内不同的是,他们住的是House而不是Apartment。
客厅和庭院
国外的房子客厅总是很宽敞,即使公寓也是如此。一个大大的院子基本是国外传统居住区的特色。
距离
国外的中产们并不热衷于在市区居住,他们更向往自然的空气,与城市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感。
故事一:月入两万仍不敢买房
张成,30岁,辽宁朝阳人,户口所在地广州,目前从事金融服务行业。今年年初,父亲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措手不及,20万元的积蓄随之倾囊而出。张成的父母都是辽宁农民,60多岁,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张成觉得,自己肩膀上的重负顿时大增。
张成的收入在行业里算是不错的。6年前从对财经大学毕业后,张成很快就在广州这家大银行找到了职位,现在已经是年轻的骨干。6年下来,他的月收入也由当初的5000元升到了13000元。孙成的爱人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也在广州一家科研机构找到了工作,月收入在7000元左右。
他们是在2010年结婚的,婚后,两个人租了一套两居室,房租每月大概2300元左右。另外生活的费用,包括日常的水电煤气、两人的伙食费、交通费、服装费以及外界的应酬开销平均在每月6000元。可他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自己的房子,房子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广州的房价这么高,他们的家庭月收入虽然有2万多元,但还不敢轻言买房。本来这几年有点积蓄可以付个首付,不过,因为父母身体不好,20万元已倾其所有,作为独生子女的张成根本不敢把不多的存款投进购房计划。 至于生孩子就更不在计划之内了。
故事二:为儿子的学位房纠结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曾撰文指出,原来家庭财富基本相当的两个家庭,仅仅因为买没买房或买房多与少,三五年后财富水平就不在一个等级上了,甚至后者可能永远都无法赶上前者,这一现象非常危险。2003年大学毕业的刘乐经常用这个观点自嘲,毕业十年,即便自己结婚生孩子了,一家人还是住在一套6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而自己的大学同学,由于抓住了几次买房机会,如今已经手握三四套房的“富婆”了。
“已经赶不上抓住楼价的低谷了,所以只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刘乐认为,尽管学位房价高,但是无论如何也要买一套,不仅可以让孩子读个好学校,赢在起跑线上,而且学位房未来的风险几乎没有。所以最近几天,正忙于在越秀区看“学区房”的小林一下班就往中介跑,想让她刚满5岁的儿子上个重点小学。
不过,自己看的十几套二手学位房中,价格都在3~4万元/平方米左右,算下来,一套80平方米的房都要240万~320万之间,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算。而有一两套学位房在2.8万元/平方米左右,但是楼梯楼,不仅如此,长达二三十年的楼龄让她看了房子后都觉得“恶心”。想到以后一家三口住在这种房子里,内心充满了纠结。
中介调查
中国中产首付能力10万左右
中原地产研究报告指出,收入水平只决定一个人买房子的上限及下限,目前对中产阶级的界定是家庭收入8000~4万元,即家庭年收入10万元~50万元
- 中德安联荣获“2013中国百万中产家庭首选保险品牌榜”两项大奖(2013-11-12)
- 生命人寿获中国百万中产阶层青睐,成首选保险品牌(2013-11-12)
- 要给父母攒钱养老 中产小两口如何持好家(2013-10-28)
- 中产阶层移民潮:投资是主力买房成新宠(2013-10-25)
- 理财产品瑕疵丛生 内地中产频陷“雷区”(201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