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非法集资引监管层关注 行业或迎巨变谋转型
摘 要:11月25日援引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刘张君的话称,“P2P平台等网络借贷诱发非法集资将成为新的案件高发点”。报道称,针对我国非法集资犯罪高发,各有关部门将加大联合防范打击力度。
11月25日援引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刘张君的话称,“P2P平台等网络借贷诱发非法集资将成为新的案件高发点”。报道称,针对我国非法集资犯罪高发,各有关部门将加大联合防范打击力度。
“出问题的P2P平台,多多少少都有挪用资金、为自己融资的情况,如果真要出台规制政策,对行业规范发展将会起重大作用。“多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有关部门加大联合防范打击力度的情况下,不少P2P平台将面临倒闭的结局,部分平台为了生存,则会被迫转型,回归纯交易平台。而在此之前,已有P2P平台主动引入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摸索新业务模式。
行业或迎巨变
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对本报表示,接二连三的P2P平台“跑路”事件,已经在迫使监管层出手规范P2P行业。
“如果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了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对规范发展的平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福音,监管层早就该这么做了。”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筹)会长陈宝国对本报记者称,出台监管政策将会起到净化行业环境、规范行业发展的作用。
在他们看来,如果有关部门针对P2P平台非法集资加大联合防范打击力度,对于存在问题的平台而言,将是一场危机的开始,其资金链将被斩断,甚至会引发倒闭潮,而有担保和资金池业务的P2P平台则首当其冲。
陈宝国说,资金池模式一般都是把资金拿去放高利贷,甚至有诈骗行为,而为了维系资金链正常运行,只能不断借旧还新。“若这类业务今后不能做了,没有新的资金进来,这些平台资金链将会断裂,从而引发兑付危机。”陈宝国说。
坏账率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着P2P行业的痼疾。为打消投资人顾虑,多数平台均为借款提供担保。陈宝国估计,在现有的逾600家P2P平台中,为借款提供担保的可能占到50%左右。
网贷之家一项调查显示,87%的投资人不愿在没有垫付承诺的P2P平台投资。而提供担保的平台,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挪用资金。若平台不能为借款提供担保,这些平台将丧失吸收资金的能力,资金链断裂或许在所难免。“出事的平台多少都有挪用资金的问题,很少有放贷放死的。”在徐红伟看来,担保、资金池、“自融”,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伴生,相当一部分平台自身有资金需求,资金也不能实现托管,第三方机构不愿担保,只能通过资金池或“自融”、自己担保的方式募集资金,如果监管层不允许开展这些业务,其资金链很快会断裂。
“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是否会出现大范围倒闭现在不好说,但肯定会有一些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出局。”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说。
部分平台将被迫转型
引入担保机制、发行理财产品,甚至开发同业拆借业务,一些P2P平台业已从单纯的交易和信息中介平台,变成具有存贷款等金融业务功能的机构。“这些行为已经完全背离了P2P的本质。”徐红伟说。
陈宝国表示,有关部门针对P2P平台非法集资的防范与打击,将会形成极大的威慑力,但若用力过猛,导致大量P2P平台倒闭,则会出现监管层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监管层很可能要求存在问题的平台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则予以关闭,或平台因自身问题爆发而倒闭。
他分析,一旦监管层出台相应政策,能否生存下去,将成为存在问题的平台下一步面临的首要问题,一些平台可能会因此被迫调整业务。“无论如何,任何平台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回到中介的本源,只做平台自己的事。”陈宝国说。
徐红伟也称,有关联合防范和打击,真正执
- 央行明确P2P业务“红线” 业内盼尽快出台细则(2013-11-27)
- 央行划界:三类P2P涉嫌非法集资(2013-11-26)
- P2P网贷平台49天倒闭39家 风险:创新边界模糊(2013-11-20)
- P2P超20%收益神话不可信 寒流正在发酵(2013-11-13)
- P2P网贷平台陷兑付危机:投资者注意三个"不碰"(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