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海归不再是求职杀手锏 留学莫光算经济回报账

http://www.e23.cn2013-11-28长沙晚报

    摘  要:近日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同比增长46.56%,2013年—2014年国内还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虽然数据还表明八成海归迅速找到工作,并能在5年“回本”。但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不少海归没有国外相关行业就业经历,留学背景不再是求职杀手锏,所获薪酬跟国内求学学子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单纯算经济账并不让人欣慰。

制图/王斌

制图/王斌  记者 岳霞

  近日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同比增长46.56%,2013年—2014年国内还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虽然数据还表明八成海归迅速找到工作,并能在5年“回本”。但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不少海归没有国外相关行业就业经历,留学背景不再是求职杀手锏,所获薪酬跟国内求学学子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单纯算经济账并不让人欣慰。

  A 就业现状

  77.5%海归认为

  实际薪资比理想薪资低

  经济学上有个有趣的经济现象:“口红效应”。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另一方面,经济衰退会让一些低收入者,改变他们攒钱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计划,反而能腾出一些小闲钱,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而从就业曲线中也可明显看出,“延迟等待就业”也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在长沙理工大学从事学生招生就业工作的付嫦娥认为,这种现象表现为就业越艰难,学生等等看心理越严重,大多数会转向考研,用三年时间来缓冲找招聘单位;而在启德教育长沙分公司总经理胡静看来,这种现象就表现为毕业后再谋求出国读研的人群增多,“他们并没有长远的留学计划,基本上是因为找不到理想职位,转而想出国留学,而家庭条件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可能。”

  但这种求职的艰难并不会因为延迟而得到缓解,因为目前国内的就业市场,已经不是职位对人数的挑战,而是职位对能力的挑战,招聘者不再以身份标签选人,而是看能力匹配程度,海归获得的薪酬并不一定比国内土著高,这在蓝皮书里的统计数据也得到反映:77.5%的海归都认为实际薪资比理想薪资低,仅1.8%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的期望值。

  B 归国原因

  最大海归潮跟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相关

  为什么海归回国的越来越多?内业资深留学专家分析,这基本跟三方面有关。一是目前国际经济形式并不乐观。不少国家企业裁员浪潮一波接一波,本国人口失业率大增,不可能为国外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的增长和国际化经济交流频繁,对海归人才有巨大的需求市场。稳定的就业环境是吸引留学人员回流的最主要的内在原因。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需要大量的管理类、技术类人才和创新人才,为海外人才提供了大量就业创业的机遇。

  第三点,跟目前出国人群家庭条件普遍较好也不无关系。“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出国人群的家庭经济情况发生改变,让留学生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1992年从浙江大学医药生物专业本科毕业后在海外留学多年,目前在美国定居的李磊城告诉记者,他这一代与目前留学在外的90后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课余不急于打工。李磊城告诉记者,当年他出国的境况就是《北京人在纽约》的翻版,刚到美国时,口袋里不足100美元。课余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拼命打工赚钱贴补家用,“觉得在美国赚钱更容易,不仅自己生活费解决了,还可以寄钱回家,1996年1美元可兑换8元多人民币,关键是那时候美元坚挺,在长沙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不到10万元人民币。”这个动力让李磊城咬牙坚持了下来,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确实像李磊城所观察的那样,在海外单纯为贴补家用而去打工的学子越来越少,而“多赚钱”更不成为90后学子咬牙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