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远嫁澳洲 空巢老人如何打好养老算盘
摘 要:独生女儿远嫁澳洲。请保姆料理起居?还是养老院养老?留守国内的张女士和她的丈夫,面对养老二选一该如何抉择?
独生女儿远嫁澳洲。请保姆料理起居?还是养老院养老?留守国内的张女士和她的丈夫,面对养老二选一该如何抉择?
张女士和丈夫已经退休,年初时去澳大利亚探亲,两个月前才刚回上海。记者听了煞是羡慕,可是张女士却说,“如果不是女儿嫁到了澳洲,我才不想去。旅游几天挺新鲜的,呆上半年可真受罪。”
上了年纪的人,已经无法再去为生活改变,张女士更喜欢呆在上海。回国后,张女士陆续和朋友聚会,生活充实。只是偶然的一场病,让她考虑起了自己和丈夫的养老问题。
女儿远嫁澳洲
几年前,张女士的女儿嫁到国外,女婿是个澳洲华裔,他们平时只能通过女儿与女婿交流。幸而女婿为人真诚,对女儿又很体贴,他们也非常放心。
女儿婚后和丈夫一起回澳洲生活,通常每年都会回上海来探望父母。三年前,张女士的丈夫退休,女儿提议他们来澳洲探亲。张女士思女心切,在那儿呆了三个月,谁知这三个月可把张女士闷坏了。“我在上海朋友、同事很多,大家隔一段时候就会出来唱歌、吃饭。可是到了澳洲,整个小区里面只有一个保安是广东人,老外用英语和我打招呼,我只能和他摆摆手,根本无法交流,更别说独自出门了。”
谈起这事儿,张女士有说不出的无奈,看到女儿生活的环境很好,她很安心,可是想到和女儿隔得这么远,她又非常的不舍。幸好几年过去了,她开始慢慢习惯。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及早规划养老
既然打算留在上海,张女士不得不为自己的养老早做规划。她和丈夫目前有67万元的存款,主要购买中长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张女士每月能领取3000元的退休工资,丈夫有3500元,女儿会按月从国外寄5000元生活费。家庭每月11500元的收入,对于开支有度的张女士来说绰绰有余,因此按照实际情况,她设想了两套养老方案。
两套方案各有所长。其中一套方案是等上了年纪请保姆回家照顾起居,毕竟住在自己家里更自在。为此,张女士每月都有存钱。她听说年轻人可以每月趸缴保费,等一定年限后按月返还本利和,不知道退休人员是否能购买;另一套方案是找一家舒适的养老院养老。张女士是个爱热闹、好交朋友的人,如果能和一大群同龄人在一起说说笑笑,那晚年的日子过得也会很充实,但费用肯定更贵。张女士考虑把自住房租出去贴补养老院的费用。总之,她尽量想自己安排好生活,不让国外的女儿担心,也不给亲戚添麻烦。
选择基金定赎乐当养老候鸟
文国家理财规划师本刊金融工作室邢力
与许多“50后”同龄人相比,张女士和丈夫显然是幸运的。他们培养了一位很孝顺的女儿,退休工资在上海退休族中也不算低,自己还有一套宽敞的房子可以养老。然而略显遗憾的是,女儿因为远嫁澳洲,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重心都将以澳洲为主,今后无论是张女士夫妇去澳洲探亲,还是女儿回国探亲,终究远隔万里,不甚方便。
基金定赎保养老
张女士提出的第一套养老方案是购买今后可以按月返本付息的保险产品,以此作为上年纪后请住家保姆的费用。事实上,不管是趸缴还是期缴,储蓄型寿险的特点是投保越早,成本越低,今后的收益也相对越高。到了张女士夫妇这个年纪,购买今后可按月返还的储蓄型寿险已不太合适,因为保障成本很可能已超过了保费。
更适合张女士的是基金定期赎回的投资模式。基金定赎和我们熟悉的基金定投正好相反,能起到在基本完成养老财务积累后,同步实现资产稳健保值和为养老开支所用的双重作用。以张女士夫妇目前70余万元的储蓄来看,首先拿出10万元购买货币基金以备看并旅游、人情世故等不时之需
- 保监会将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出台(2013-12-16)
- 合众人寿首推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或引发寿险第三次革命(2013-12-16)
- 养老保险扩面速度放缓 个人账户空账超2.6万亿(2013-12-13)
- 民调:北上广市民多反对延长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2013-12-13)
- 中国社科院: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缺口扩大240亿(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