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议新能源发展:如何让市场起决定作用
摘 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如何从雾霾中突围,如何用市场化手段寻找绿色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具有更加现实而迫切的意义。
2013年,PM2.5从热词演变成绝大多数中国人每日生活中挥之不去的“痛”。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如何从雾霾中突围,如何用市场化手段寻找绿色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具有更加现实而迫切的意义。
12月7日,由第一财经日报举办的“2013绿色企业联盟环境峰会”在深圳举行,200多位与新能源发展相关的企业人士、专家以及专业人士共同探讨绿色经济市场化之路。
在主题演讲环节,广东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表示,新能源市场化中最大的障碍是边际生产成本障碍。赵细康说,新能源能够得到使用,关键取决于边际生产成本,只有传统能源的边际生产成本跟新能源的边际生产成本无差异时,新能源才能使用。
事实上,大多数新能源能量密度低、资源分散、获取困难,所以开采成本很高。而传统企业边际成本太低,中间的缺口比较大。
赵细康说,在推广使用新能源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应该遵循市场规律。政府应该循市场之力,找缺口最小的新能源来补贴,而不能拍脑袋找大的缺口来补。企业要投市场之机,找缺口最小的机遇。
另一方面,碳交易成为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手段之一,2013年深圳、北京、上海三个城市相继启动了碳交易。
其中,深圳碳交易市场除了是中国第一个碳交易市场,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个碳交易市场,也是国内第一个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市场。在论坛现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表示,这意味着中国作为制度的设计者、规则的改变者出现。
欧盟用了十年建好的碳市场,中国如何用两年建好?陈海鸥说,从“十一五”开始到“十二五”的节能减排,对能源的监控管制,自上而下能源节能减排的目标分配,都是中国碳市场建设的基础。到2014年6月30日将是深圳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陈海鸥认为,之后再来评估这个市场和体系是最合适的时机。
如何看待这个市场的成功与否?陈海鸥表示,第一,碳市场是不是帮助企业更低成本地实现了履约目标,实现了碳排放能源管控的目标。第二,碳排放管控的政策是否实现了与现有的能源政策、财税政策的结合。第三,大部分市场参与者是否在市场中取得盈利,这也是一个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话题一:2013年新能源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赵细康:2013年新能源不是很景气,比较悲观,新能源市场还是在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
目前,补贴能源的钱是税收,本来应该搞医保、教育,但盲目拿去发展新能源。政府应该小规模引导新能源发展,但把相当的财力补贴新能源,我个人是不赞同的。
今年新能源市场有一些转机,但2013年好转,不等于接下来继续好转,政府应该逐步从补贴市场退出来,让市场内生的力量逐步拉近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边际成本之间的缺口,否则,政府一走缺口就又出现了。
康飞宇:今年PM2.5这件事我们没有答案,改变能源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出路,国家层面做了很多事情,保证太阳能发电的发展,不断加大太阳能在国内应用。我觉得这对于市场是好事,政府也确实一直在推动。
杨百千:绿色技术是我们重点投资的领域,光伏是我们重点打造以及通过整合的手段介入的领域。
今年国家政策有一个很大的转向,从过去对上游的制造端的补贴,转向对国内需求的补贴。比如,国家对于分布式电网的需求和电价的补贴,实际上对于今年整个光伏产业复苏是很有利的。
当然,光伏技术上面还有很多空间要去拓展和发展,特别是转化率、电流质量的检测,保证和电网之间顺利衔接等,否则光伏产业的收益还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国家由于过去的布局
- 28个城市或区域确定为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2013-11-26)
- 中国将在16省建监测点研究雾霾对居民死因影响(2013-10-29)
- 大全新能源本月股价飙升240% 今年以来涨283%(2013-09-26)
- 新能源汽车新政待发 概念股有望再掀旋风?(2013-09-10)
- 蒙古国可再生能源丰富 首个风力发电场建成(20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