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房地产垄断及三高行业将遭改革挑战
摘 要:新一轮改革究竟围绕什么?哪些产业受益、哪些产业受压?12月15日,李佐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称,节能环保产业、生态产业、部分资源及能源行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民营金融业、现代农业及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的行业、军工行业、妇女儿童用品行业等,将受益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改革举措。
新一轮改革究竟围绕什么?哪些产业受益、哪些产业受压?12月15日,李佐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称,节能环保产业、生态产业、部分资源及能源行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民营金融业、现代农业及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的行业、军工行业、妇女儿童用品行业等,将受益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改革举措。
将受到新一轮挑战的行业则是,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垄断行业以及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行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业受到挑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考核导向发生改变。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注重生态效益、民生和科技创新的考核导向下,那种一味追求经济指标的模式将被替换,那些仅为产值作贡献的行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受青睐。
对公有制及非公经济的影响
《21世纪》: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强调了大型国企的改革方向,提到鼓励民企通过参股等合作模式分享国企改革的成果。国企改革难度的确很大,民企如何搭上这辆开往春天的地铁?
李佐军:在三中全会改革决定中,关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经济有一整套新的论述,概括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权益;另一方面,全面深化国企改革。
对非公有制经济或企业来说,有很多内容是鼓舞人心的。比如,保障其四个方面的平等权利:第一,地位平等,《决定》提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意味着它们地位平等,不分老大、老二;第二,财产权平等,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第三,机会平等,一般来说,非公有制经济可以进入公有制经济能进入的所有领域,有些领域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进入,今后要制定特许经营的管理办法;第四,规则平等,国企和民企要实行统一的规则,取消现在对非公有制经济不合理的规定,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平等权益。毫无疑问,这些规定对非公有制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这是从决定本身来说,但这规定能不能得到具体的落实?肯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为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次中央领导推进改革的决心很大,而且改革决定有操作性和针对性,今后还会有专门的改革领导机构去制定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去落实,我们对未来的改革满怀期望。
对公有制企业来说,一方面,还要保持其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因为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旗子还要继续高举。因此,国有企业的地位仍然有保障。但另一方面,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改革,要限制和取消其特权,要在统一的规则下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
《决定》中提到了五个方面的国有企业改革举措:第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第二,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资管理部门由管资产到管资本转变,同时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经营范围有所限制;第三,提高国有企业收益上缴的比例及补充社保基金;第四,反对国企垄断,尤其是行政垄断,即使是在自然垄断领域,也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和政府监管等改革;第五,推进国有企业现代制度的建设,包括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强化投资责任追究,推进财务的透明,规范职务消费等。这五个方面的改革举措,主要意图是鼓励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公平竞争。
《21世纪》: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业界呼吁在谋求重振经济的改革中要大胆。怎样理解“大胆”二字?
李佐军:改革应“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为什么胆子要大?因为改革进入到深水区,进入到攻坚期了,
- 赵晓:第三次房改加剧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不确定性(2013-12-30)
- 中国式房地产:任大炮们为挣钱必须学会背黑锅(2013-12-25)
- 李亚鹏被指借公益搞房地产 名下基金会被调查(2013-12-23)
- 任志强:房地产税是一个新税种 2020年前出不来(2013-12-09)
- 王健林:房地产好日子也就10年(图)(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