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我国将进入利率上升大周期

http://www.e23.cn2014-01-06证券时报网

    摘  要:2013年10月以来,中国银行(2.53, -0.03, -1.17%)间市场又出现了类似2013年6月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急速飙升的状况,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甚至在2013年11月底超过4.7%,不仅超过2007-2008年水平,更一度逼近2004年历史高点,特别是叠加央行货币结构性收紧以及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QE)退出程序,似乎预示着高利率背后,中国的“明斯基时刻”正在到来(明斯基时刻表明市场繁荣与衰退之间的转折点)。

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价格上涨及产能过剩“三座大山”压制,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平均利润率只有5.2%左右,但城投债、影子银行或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却高达8%-15%左右,实体部门的融资成本上升几乎难以覆盖资金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压力,导致虚拟与实体利润鸿沟不断扩大,以钱生钱的投机气氛浓厚。

  2013年上市公司中报情况显示,上市公司利息支出占EBIT(息税前收益)的比重约为31%,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与资金成本倒挂情况严重。如果以非金融部门的存量债务规模计算,年利息支出逾5万亿元,占全年社会融资规模的三分之一,这也解释了为何社会融资规模与GDP增长背离,因为大量的资金事实上是用于偿付债务,而不是用于实体生产,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将迈入利率上升的大周期

  从未来趋势看,融资成本的上升又恰好与中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演进,储蓄与投资缺口收敛,以及外部流动性供给下降不期而遇,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迈入一个利率上升的大周期。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初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利率普遍上升。世界银行[微博]统计数据显示,以名义利率衡量的20个国家中,15个国家名义利率上升,5个国家名义利率下降;以实际利率衡量的18个国家中,17个国家实际利率上升,仅1个国家实际利率下降。

  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程度越高,金融外部性越强,因此,基于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 金融管理部门有必要进行科学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操作,针对不同机构甚至实体经济部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流动性管理。比如针对特定行业,可有针对性地加大再贷款或再贴现的定向支持;对不符合产业导向的金融机构,可通过发行定向票据等方式紧缩其流动性。另外,治理和改善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控制中国经济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积极发展债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市场,对于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变得尤为重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