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专家:农民工二代回农村对社会不一定有好处

http://www.e23.cn2014-01-09央视财经评论

    摘  要: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了城市。那么,现在他们的家乡怎么样了?中国有四万多个乡镇,几十万的农村,现在这些地方发展的如何?我们经常说,城里人越来越多了,而留在家乡的农村人现在过得怎么样?新型城镇化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红利?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新希望(13.32, -0.51, -3.69%)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民生银行(7.32, -0.01, -0.14%)董事长董文标共同评论。

  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了城市。那么,现在他们的家乡怎么样了?中国有四万多个乡镇,几十万的农村,现在这些地方发展的如何?我们经常说,城里人越来越多了,而留在家乡的农村人现在过得怎么样?新型城镇化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红利?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新希望(13.32, -0.51, -3.69%)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民生银行(7.32, -0.01, -0.14%)董事长董文标共同评论。

  新型城镇化,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农村应该如何经营?

  刘永好: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逐步在改变 新型的农民逐步会成为家庭农场主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从事农产业31年了。这31年以来,我们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建了很多的工厂,大概有五、六百家企业,八、九万个员工,通过这些员工也联系了几十万的农民,我们服务的上百万的农民朋友,这几年明显感觉到很大的变化,农村的青壮年少了,老年人多了,而且以前农村的劳动力很多,现在你要招工,也不那么好招了。所以说展现出了一个新的格局,就是说很多年轻人到城里面去了,留下来的都是一些相对年龄大的,或者是进城务工干了十几年,40多岁的,城里面很多企业不要了的这样一些人,他们回乡了。

  现在一方面大量的年轻人出去了,而很多人根本就不回来了,有人只是春节或者是家里有事才回来一次,他们实际上已经是新的城市人了,但是他们的根还在农村。另一方面,有一些外出务工干了十年、二十年的人,他们觉得根在农村,又回来了,回来一看,现在的农村跟以前的农村不太一样了。以前的农村就是每家一头牛,几亩地,十几只鸡,这种小农经济,收入非常的低。但现在由于外出务工的多了,他们就把土地流转给这些大户,所以农村种地的规模适度的扩大了,出现了一些几十亩的,几百亩的,甚至更大规模的种植场。

  这样规模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提高了收益。种十亩地跟种一百亩地当然大不一样;第二,由于规模化的种植,或者规模化的养殖,这种科学化、集约化跟市场的联系更紧了;第三,它更加的依赖市场,依赖社会组织,依赖现代的科技,更加规范了,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零、乱、散等弊端逐步在改变,从而这些新型的农民,他们逐步可能就成为了家庭农场主。从简单的农户变成家庭农场主,这是个很大的飞跃,而家庭农场主联合起来又可以组建一个合作社,而合作社跟大企业有合作,就形成一个新型的,立体的农村生态圈,这个新兴的,立体的农村生态圈就是现代农业体系的一个核心体系。这个核心体系是现代农业体系所必需的,而且有较强的生命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觉得这种趋势已经出现了。

  这些返乡的农民在这个体系里面,同样有较高的收入,他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能够挣到钱的同时,又可以做一些他自己既熟悉又不熟悉的事。比方说养猪,他们祖祖辈辈从小就养猪,但是以前养的是十头猪,现在的养了一千头猪,这十头跟一千头就有巨大的变化。收入不一样了,方式不一样了,以前靠经验,家里面有点菜糠、麸皮就行了,而现在必须用优质的饲料,必须科学的养殖,必须要防病治病,必须要讲周期波动,要讲食品安全,要讲怎样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提高产品的价值等等这些现代农业信息,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董文标:农民工二代不应该再回农村 再回去的可能性也不大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在国际上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状态。空心化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民确实发挥了非常强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农民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