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流量当月清零--谁吃了我的手机流量?

http://www.e23.cn2014-01-24新华网

    摘  要:自2014年1月起,上海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均开始实现手机上网流量由“月包”转为“季度包”的资费方式,此举在赢得消费者欢迎的同时,更加凸显出“流量当月清零”这一传统做法的不合理,并引发持续关注。

  自2014年1月起,上海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均开始实现手机上网流量由“月包”转为“季度包”的资费方式,此举在赢得消费者欢迎的同时,更加凸显出“流量当月清零”这一传统做法的不合理,并引发持续关注。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的运营商仍采用“流量当月清零”的做法。对此,专家认为,应从加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市场竞争等多个角度入手,推动手机流量计费趋向公平合理化,让消费者在4G时代有更多信息消费的选择权。

  手机流量“月清”政策被指有失公平

  所谓手机流量“季度包”,即一个季度内消费者每月未使用的流量可以自动延续到下一个月使用,不再每月清零。近日,有消费者分别拨打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客服问询后得到证实,上海目前推行的手机流量“季度包”政策,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北京一家电信运营商营业厅发放的套餐菜单显示,运营商单方面制定的各种选择仅仅围绕“月包”进行,意味着消费者在手机流量如何清算上并没有多少选择。

  在北京一家银行上班的曹先生说:“我选择的套餐是96元包月,内含240分钟通话费与300兆数据流量,平均每月用100兆左右,剩余200兆就白白浪费了。如果改用46元包月套餐,流量倒合适了,却只含有50分钟通话费,很不方便。”与曹先生一样面对流量计费困惑的用户不在少数。

  上海市消保委在2013年7月对2000名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近七成消费者认为手机流量按月计费的方式不够人性化,应当推行手机流量跨月度计费。

  事实上,随着手机上网兴起和全民信息消费习惯的成熟,针对国内运营商流量计费的质疑持续不断。有网友进行了国际比较,以澳大利亚为例,每个运营商都提供灵活的流量套餐,单“Yes Optus”电信一家,就提供手机流量“半月包”“月包”“季包”“半年包”四类选择,且每一类选择下还有多种套餐。

  在伦敦读书的留学生李澧说,英国电信集团“O2”旗下“Giffgaff”移动网络有一款套餐月付12镑即可享受“无限流量+无限网内通话+网外200分钟通话”。“这种不限流量的包月方式诱惑很大,一天24小时看视频都可以,相比之下,国内的流量计费就很不划算。”李澧说。

  消费者权益保护律师邱宝昌表示,手机流量套餐“包少不包多”现象,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失公平,有较大改进的空间,“用多少计多少,或者凡是购买的流量用不完的累加至下期”都是更能保障用户公平交易权的做法。

  取消手机流量“月清”阻力何在?

  随着4G大幕开启,面对激烈的市场变革和信息消费大时代临近,为何国内运营商对日益强烈的消费者诉求行动迟缓,取消手机流量“月清”的阻力在哪里?

  不少网民指出,从国外运营商数据流量结算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采用多个时长对用户使用的数据流量进行结算是运营商比较普遍的做法;即便有些运营商虽没有设计不同时长的数据流量包,但其推出的大多数套餐对数据流量不设置上限,意味着流量可以无限使用,如英国的“O2”和沃达丰电信。可见,技术障碍似乎并不存在。

  有媒体引用运营商内部技术人员的分析指出,运营商内部的计费与财务结算等信息系统自开发起是以流量月清月结进行设计、配套的,如果按照季度结算只是将原本的30天切换为90天,并不存在技术难题。

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