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卡被盗刷83万起诉银行 银行称系客户责任
摘 要:卡就在身边,却无故被刷掉了几十万,到底是持卡人没有保护好卡号密码,还是银行没有尽到保护客户财产的责任?在对多起类似案件调研后,北京市二中院发现因举证银行存在过错或漏洞较难,损失多由持卡人承担,因此,建议在立法设计中加重银行责任。
供报案记录,也未提及是否系伪卡交易。
对于卡片问题,被告称,原告的借记卡从生产到入网到持有都符合行业标准,供应商提供的卡片符合国家质检总局认证资质。
- 追访
法院调研
卡被盗刷难认定银行责任
北京市二中院经调研发现,随着金融、通讯业快速发展,犯罪分子借助于通讯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涉银行卡类诈骗犯罪屡见不鲜,此类案件在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件占八成,但其中对银行赔偿责任的认定较难。
调研显示,银行卡被盗刷类案件常涉及刑事犯罪,例如了解密码的熟人盗卡、ATM机盗取卡号密码、盗取密码制作伪卡、钓鱼网站骗取密码信息、消费场所盗取客人卡号密码等几类。其中,正常使用银行卡被盗取相关信息最是防不胜防。
在案件责任认定中,证明银行过错较难。持卡人认为非因自己过错导致钱款丢失,银行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在审判实践中,会先审查储户和银行是否存在过错,根据过错和损害结果之间的关联程度来判定责任。
审查银行过错方面,主要审查其是否遵守了操作流程,系统是否存在管理或者技术漏洞,而证明银行操作存在相关过错比较困难。
- 法官对银行卡安全的建议
持卡人应注意保密,不对任何人泄露个人身份信息和卡片信息,设置交易密码、取款密码避免过于简单,避免出生年月日的密码设置形式。为及时了解账户内资金变动情况,第一时间收集非持卡人取款或者消费的证据,为日后解决纠纷或者诉讼程序做准备。
银行需加强对客户身份审查,改进账户交易平台,尽量避免多渠道同步操作情况;对在职员工开展财产安全和金融诈骗教育;将账户短信提示义务作为默认开立义务,应包括账户重大信息变更,例如更改交易密码,变更预留手机号,非柜台形式办理业务等。
法规为更好规范银行储蓄服务、防控涉银行卡类刑事犯罪,可考虑在立法设计中加重银行责任,如规定银行承担无过错严格责任,即便涉及刑事犯罪,也无相关证据显示银行存在过错,银行也应向持卡人承担先行赔偿责任,再向相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 男子卡被盗刷83万起诉银行 银行称系客户责任(2014-03-06)
- 教你看懂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 快速识别风险(2014-03-05)
- 银行理财品收益率下滑 一年期产品平均6.49%(2014-03-05)
- 银行理财品销售乱象丛生 “收益12%”竟是年金险(2014-03-05)
- 互联网“宝宝”收益率回归常态 银行理财优势将显现(201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