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IPO倒计时 市场疯传其为华安基金摘牌者
摘 要:上海国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在国泰君安收购上海证券一事并未完全明朗之时,外界仍执着于报价40亿和60亿之争,3月19日市场又传出国泰君安将控股华安基金的消息。国泰君安紧锣密鼓为IPO铺路。
上海国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在国泰君安收购上海证券一事并未完全明朗之时,外界仍执着于报价40亿和60亿之争,近日市场又传出国泰君安将控股华安基金的消息。国泰君安紧锣密鼓为IPO铺路。
据接近上海国资委的人士透露:“浦发银行、国泰君安和中国太保被国资委内部定为金融国资改革在银行、证券、保险领域的三大主推平台,而华安基金现任董事长朱仲群将履新国泰君安。”可以预见的是,国泰君安正向其董事长万建华设定的全能型投资银行的目标傲然挺进。
华安基金摘牌悬疑
眼下离华安基金挂牌期满的3月26日还有数日之遥,然而市场已经疯传摘牌者是国泰君安。
华安基金目前的股东结构是国泰君安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工业投资(集团)、上海国际信托和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各20%,而此次转让股权方是上海电气(集团)。
上海电气方面为何要转让华安基金?从披露的财报来看,华安基金在2013年的表现亮眼,截至2013年11月30日,其营业收入8.39亿,净利润2.03亿,净利润已经超过2012年全年数字。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项目还没有截止,所以目前没有什么要披露的消息,至于说上海电气为什么要转让,这个你还得去问转让方,至于业绩,数字给得很清楚,大家可以自行评价。”国泰君安方面给出的回应亦是:“不做任何评论,一切等26日之后揭晓。”
本报记者发现,一旦国泰君安控股华安基金,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国泰君安原先拥有51%控股的国联安基金,旗下两家基金公司就再度违背了一参一控的政策,原本明朗的上市之途将横生枝节,国泰君安在这关键当口为何出此奇招?
国泰君安投资管理公司和国泰君安的关系若即若离:记者查找了国泰君安2012年年报,旗下子公司并无投资管理公司身影,而其与国泰君安的关系被列为“其他关联方”。其与国泰君安业务往来并不少,在当年的应收账款净额排名当中,投资管理公司的1732.5万名列第三,款项内容是营收投资咨询款。一位接近国泰君安的人士告诉记者:这家投资公司应该是在历史上分立出去了,和国泰君安没有股权关系。记者查找资料显示:在2001年8月13日,国泰君安将分立出的非证券类资产组建了这家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上述投资管理公司的股东应该是国资委或上海国际,加上上海国际信托。此外这次国泰君安应该不会控股华安基金,因此就不会违反一参一控,受让华安股权,主要还是出自国资整合的需求。”前述人士透露。
划转还是IPO后增发?
在国泰君安一周前举行董事会之后,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对上海证券的收购方案,传说中上海证券51%股权的报价是60亿,而国泰君安方面给出的口径是“不超过40亿”,两家有高达20亿的鸿沟。
两方目前口风颇密。上海证券方面人士不置可否:“40亿还是60亿都不是我们这个层面可以考虑或者做决定的问题,这一两天上海国际集团内部会有公告发下来,承认这个事情,下一步才会是落到方案层面,应该非常快。”
本报记者拿到的上海国际内部的文件称:“对国泰君安来说,此次交易意义在于:一是解决‘一参一控’问题,为上市扫清障碍。二是国泰君安控股上海证券后,将与上海证券形成优势互补,突出各自在市尝资源及业务创新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实现战略协同、巩固和提升行业领导力和影响力,实现双赢效果。三是交易完成后,未来随着国泰君安的公开上市,将进一步提高金融国资的证券化比例。四是成为
- 国泰君安研报被指闭门造车 万向钱潮称未接待调研(2014-03-03)
- 上交所核查20日沪市异动 国泰君安等四券商被监管(2013-12-30)
- 国泰君安推出券商行业首个支付平台:君弘一户通(2013-12-18)
- 期指总持仓逼近历史新高 国泰君安猛增多单2221手(2013-12-12)
- 国泰君安被曝员工私刻公章诈骗超六千万(201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