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称生猪产能已过剩:搞IT的搞房地产的都来养
摘 要:最近逛菜市超市买肉的人们一定都挺高兴,十块八块一斤的猪肉感觉比有些菜还便宜;而养猪的却挺郁闷,猪养的越肥越大反而赔得越多。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全国猪肉价格已降到近三年来的低点。那么,是什么把猪肉价格拉下来了?按照以往的猪周期理论,现在的肉价见底了吗?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系,生产能力有限,需求又调节不了,那么只能眼看着它在不断上涨。
规模化,它不一定能把价格降下来,甚至有的时候在供求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候,反而会抬高价格。为什么?因为据我们了解,牧民也都是小规模饲养。那么现在集中上市的,屠宰的,能够拿到市场来卖的,往往都是规模化饲养。规模化饲养,主要是育肥阶段,那么把很多的牧民小规模养殖的集中起来,那么整个市场是供不应求,供求偏紧,所以说他们掌握着这个市场的供给,所以卖方市场来控制市场价格,所以说再供不应求,所以他们很可能人为的抬高价格。
我觉得牛羊肉会持续上涨,如果政府不采取调控措施,那么在节假日涨得更厉害。所以现在很多地方加大了政府的储备,在节假日的时候,那么我们来抛出,来平抑价格。现在的牛羊肉上涨,是世界性的现象,不是哪一个国家。
李国祥:建立目标价格制度 一定不能扭曲市场
对于猪肉的价格,我个人认为,如果政府不进行调控,任凭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的话,那么最后肯定是会忽高忽低,暴涨暴跌,这是避免不了的。所有的农产品(8.94, 0.26, 3.00%),要没有市场进行适当的、比较好的干预,都是这个结果。当然,如果政府干预不合适,那么有可能会加剧这种波动。干预好,应该来说能够平抑这种市场波动。市场必然会带来这一种波动,那么政府就想把这个波动缓和一点儿,但是想杜绝它,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不搞市场。
那么,政府怎么变得聪明一点?我们就是希望,就说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说该淘汰的,就让落后的产农淘汰下去,母猪生的猪崽不行,你就把它杀掉。那么淘汰的一部分,就要靠市场。那么,政府又要保护核心产能,又不能够淘汰过多,等他需要的时候,你就没有了,那怎么办呢?就说政府又干预,但是又不扭曲市场,该淘汰还是让他淘汰,这个就是我们政府想做的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我们就提出来了,将来的生猪像粮食一样,我们要建立一个目标价格制度。希望又能够保护养猪户的积极性,保护好核心产能,另一个方面又能够不要扭曲市场。
- 评论称养老保险并轨难:公务员习惯了免费午餐(2014-03-13)
- 评论称利率市场化势必带来资金价格压力(2014-03-12)
- 评论称房地产税立法需考虑70年使用权(2014-03-11)
- 央视评论: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比大企业多6倍(2014-03-10)
- 评论:中国真的需要延迟退休吗(201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