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自曝通道业务灰幕 三层设置搭建假堡垒
摘 要:基金子公司在通道业务上的跑马圈地速度令人叹为观止,不过其业务模式背后的风险链条却同样如影随形。
基金子公司在通道业务上的跑马圈地速度令人叹为观止,不过其业务模式背后的风险链条却同样如影随形。
日前,上海首家港资入股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子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北京某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刚刚发行一款10万元门槛的理财产品,对接的正是该公司的一款单一资金管理计划。
这款资金管理计划被进行包装之后,投向国内另一家知名的大型PE机构,作为劣后份额,成立另一款合伙制企业产品。
“这是一种简单的金融操作,在市场上应用也十分广泛。最前端私募基金发售的门槛10万元,可以在普通投资人中完成募集。随后在基金子公司做通道,这笔资金从而变成了最后端合伙制企业中合法的劣后方。”上述人士坦言。
根据一位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期限错配、时间错配并非其中最大的风险,由于金融链条被人为延长,投资人无法直接与项目做出对接,中间环节由于法律监督缺位引发的资金挪用现象频繁发生,这明显已经触及国内投融资市场监管的底线。
而在基金子公司疯狂布局的通道业务中,这一类型的单一资金计划占比尚难估量。不过对于整个投融链条而言,基金子公司的隐性信用,扮演的正是一个谎言自圆其说最主要的角色。
三层设置搭建假堡垒
上述业内人士眼中所谓简单的金融操作,并非故弄玄虚。
以上述上海基金子公司发行的单一资金计划为例,按照该公司内部人士的说法,该公司只收取了千分之三的通道费用,这款资管计划的资金全部由一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提供。
而这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提供的资金,则是在市场上募集而来。按照上述人士提供的资料,这款产品募集过程中,最低投资门槛为10万元,按照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期限设置不同,约定收益维持在大约8%-8.5%。
按照记者掌握的资料,这一类产品多以固收类资管产品的面貌存在,声称最终投向国内债券市场,投资标的包括普通债券市场、中下企业私募债(垃圾债)和非标债券市场。
以这家私募与北京某新晋大型基金公司子公司的合作项目为例,稍微不同的是,其投资门槛设置为25万元,预期收益达到9%-25%(9%-10%+超额收益)。
其预期募集规模为1亿元,按照拟定的投资计划,这1亿元资金用以投向基金子公司,成立一款基金子公司单一资金计划。
至此,10万元门槛对接的一款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包装正式完成。低风险的投资人介入高风险的“类信托”投资领域的法律障碍被破除。
“到这个阶段,为何这笔资金不直接投向非标债券市场,或者投资债券市场?”3月份的一次小型行业聚会上,一位市场人士对此颇为不解。这也是多数市场人士的疑惑,资金已经完全可以合法地流向国内一直居高不下的非标投资领域。
“为了博取更高的收益,还得加上杠杆。”一位私募基金人士一语点中要害。
据介绍,根据接下来的设置,上述基金子公司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将以劣后份额的形式出现在某大型PE即将发起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中。
“这一类产品可以做到9倍的杠杆,基金子公司单一资金计划有1个亿资金,这些大型PE往往会再配套募集9个亿LP份额,LP份额可能公开募集,也可能通过各种关系,再通过通道业务从银行获得资金。”
这一合作的第一个风险敞口也从而得以曝光,溯本求源这一系列金融操作,上述一款规模10亿元的有限合伙企业(或最终包装成集合资金计划)成立之后,承担10亿元资金最大投资风险的投资人,正是通过10万元门槛介入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的投资人群。
资金挪用之虞
基金子公司并非从事这一类项目的唯一通道,而上述风险敞口显
- 工行拟20亿欧元收购欧洲基金公司Pioneer(2014-04-03)
- 基金经理:乌克兰危机谢幕 未来金价上涨3大动力(2014-04-01)
- 2013年基金累计净买入前十五 美的居首(表)(2014-03-31)
- 嘉实基金:将对诽谤公司及基金经理的谣言进行报案(2014-03-28)
- 宝宝军团去年赚62亿 基金公司收5.8亿管理费(201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