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爆料:无良企业用回收料产民用上水管
摘 要:“全行业必须警醒,如何从源头遏制这种掺假行为是必须直面的问题。痛定思痛,必须找出问题所在。我们也在协调建设部、财政部、卫计委一起商讨行业发展的良策,无论是招投标问题,还是卫生许可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急迫的事情………”日前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塑料(10795, -70.00,-0.64%)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钱桂敬沉痛的话语令整个会议显得异常肃穆。
“全行业必须警醒,如何从源头遏制这种掺假行为是必须直面的问题。痛定思痛,必须找出问题所在。我们也在协调建设部、财政部、卫计委一起商讨行业发展的良策,无论是招投标问题,还是卫生许可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急迫的事情………”日前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塑料(10795, -70.00,-0.64%)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钱桂敬沉痛的话语令整个会议显得异常肃穆。
该协会塑料管道专委会秘书长王占杰面对这样的场景不禁长叹:“行业遇到了发展的危机,害群之马必须严惩,行业内人也应该扪心自问,良心安在………”
业内爆料:掺假管道已成质量之殇
是什么让大家痛问良心何在?王占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前不久,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掺假管”事件,无良商家大赚昧心钱。这不仅毁坏了行业更重要的是给民众的饮用水带来健康隐患。
据悉,央视暗访中,商家表示“二八料”的管道便宜耐用,“二八” 表示两成回料,八成新料。在采访中,记者咨询自来水厂人员时发现,所谓的八成新料,也只是商家哄骗买家的伎俩。并且,不良商家更是在回料里大做文章,回收的“医疗废弃塑料”、“拉皮料”、“青桶料”、“粉碎料”等再次利用,更有甚者,制作自来水管道的供应料里还有装过化学制品的桶料,听者、见者无不毛骨悚然。
据业内人士爆料,用装过化学制品的青桶料做上水管,之前只需要把油漆搞掉,放在双氧水里清洗一下就可以,并且聚丙烯材质的输液瓶和输液管也在自来管道厂回收料的名单之中。不良商家在利益面前已经泯灭了良知。
王占杰说,报道播出的第二天,经过紧急沟通,塑管专委会发布了《关于塑料管道生产企业加强产品自查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行业内很多大企业产品质量是合格的,用户可以放心使用,但有的企业确实存在不按国家标准要求组织生产的问题,出现了使用回收料、减薄壁厚等掺假、造假、制劣等恶劣现象。
片面追求利润,质量诚信意识差
是什么原因让不法商家丧失天良,为了利润而不顾百姓的用水卫生安全?
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处长高立新在年会上透露,我国塑料管道产业在近20年得到了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片面追求利润,质量意识诚信意识不强,大量使用回料、再生料和填充剂,以次充好,造成产品质量低下,甚至有质量安全隐患。
据了解,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要求,我国塑料管道生产允许使用干净清洁的回用料,但不允许使用回收料(俗称回料)。出于成本的考虑,加上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却被曝出使用完全没有卫生安全保障的回料,作为原材料生产塑料管道,尤其是生产涉及人身安全的自来水供水管道、燃气管道等,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当我们熟悉U-PVC(6255, 50.00, 0.81%)(硬聚氯乙烯)管时,U-PVC管脆裂了;当我们认识玻璃(1248, -29.00, -2.27%)钢管时,玻璃钢管分层、爆裂了;当我们爱上PE(聚乙烯)管时,PE管用回收料了;当我们迷上PE拖管时,拖了一半瘪掉了;当我们的PCCP(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产量世界第一时,美国不用了。管道不要成为供水行业的‘管殇’。”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管道技术部主任郑小明表示,塑料管道无疑是城镇供水管的不二选择,也在我国供水管网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为此,以郑晓明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