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张彬:“以房养老”没有推进可能 仅是养老的有益补充

http://www.e23.cn2014-04-21中国广播网

    摘  要: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倒按揭”,是指老人把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倒按揭”,是指老人把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

  一段时间以来,“以房养老”一直都是舆论关注的热点。不过,舆论热点却并没有转换成为市场热点。早在去年9月13日,国务院就发布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3月20日,保监会也下发实施意见,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成为“以房养老”保险试点城市,但按媒体的报道却是“乏人问津”。其中,北京在右安门街道的试点启动4个月来,有人咨询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办理。

  看起来很美的以房养老为什么遇冷?有人认为这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现象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又一例证,原因是国人尤其是老年人观念保守、传统。比如,老人不愿意因以房养老而让外界认为子女不孝,更愿将住房作为遗产留给后人。这种观念问题,被认为“一时很难改变”。

  但是,“以房养老”应该跳出这种狭义的理解。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以房养老”实际上只是一种金融产品,并不是政府的养老服务政策,“把房子当做一个资产、一个资源,更好地利用好它,这个大的概念都应该叫做‘以房养老’。

  那么,“以房养老”在中国的适应程度究竟有多高?在我国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就此事发表观点和看法。

  观念的确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但是,要说以房养老遇冷源于国人观念,却令人怀疑。比如,老人要选择“以房养老”的话,肯定会考虑风险和收益,如果自行出租或者销售房屋得到的收益可能远比“以房养老”要划算。

  看起来很美的以房养老为何遇冷?张彬表示,首先是中国人的传统观点。一方面,中国人的“养儿防老”观念比较重。另一方面,普遍来讲,中国人房产必须传给下一代,如果交给银行或者保险机构的话,很可能被人诟病说,你怎么对子女这样啊?因为房产是中国人最大的一个资产,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另外,在实际操作上,面临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以房养老”其实提出好多年了,但在中国之所以遇冷,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房产怎么来评估?老人的健康跟预期寿命又是多少?一系列细则怎么出台?怎么去完善?这些恐怕都是目前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

  张彬认为,目前以房养老的政策不够细,中国的这种预期也不太明显。目前在养老方面的支出相对比例还比较低,医疗体系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也不完善,这种情况下,让老人把家里最大的资产跟银行签合同,他觉得心里没底。

  从银行角度看“以房养老”这个事,它只不过是一笔按揭购房的过程,那它怕的是什么?张彬分析说,从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来讲,以房养老对银行来说是合适的,因为这些房大多在黄金(1287.00, -6.90, -0.53%)地段,房屋相对老旧,很可能房屋到年限之后一推就倒了,但这块地非常值钱。但银行有银行的顾虑,一是关于老人的预期寿命和健康评估,由哪个权威机构来做?比如说老人家60岁退休,跟银行签了一个“以房养老”的合同,人家活到100,银行算来算去很可能就亏了。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房价暴跌的话,银行的这部分损失谁来赔?

银行还有另一个风险,如果房屋损害甚至不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